陳德興
摘 要: 現代文閱讀試題中,無論是題目材料的選擇,還是考題設置,基本承襲前些年全國卷的模式。
關鍵詞: 命題特點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 應試對策
在高考語文試卷中,現代文閱讀試題分量較重,共三十分,占總分的20%,要求較高,難度較大,一些學生形容做此部分題目如“霧里看花”心中無數。那么如何“撥開迷霧,得廬山真面目”,圓滿完成現代文閱讀試題作答呢?根據幾年復習應考的體會,我認為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確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的命題特點
所謂命題特點,說到底就是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考什么首先是題目材料選擇的問題,對此《考試說明》明確指出高考現代文閱讀要求考生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福建省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選文與往年保持一致,體現對學生閱讀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對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具有很好的導向性,體現高考遵循“有利于中學素質教育,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的命題指導思想。
現代文閱讀考什么?材料選擇僅是一個前提,最重要的是考點定位。高考現代文閱讀不考死記硬背的知識和概念,而考閱讀能力。2014年福建省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的設置與往年全國卷大致相同。第1卷仍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辨別分析文意,辨別篩選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以及歸納重點、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第II卷主要考查閱讀作品整體感知的基本能力,重點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篩選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文學作品的結構和鑒貴作品表達技巧等能力。
了解高考現代文閱讀考什么,只是認識現代文閱讀命題的特點之一,不僅要全面認識命題特點,還要了解怎么考。選擇題無論是選錯或選對,命題思路都是滲入一些與題干要求不相合的干擾項,用以迷惑考生。這些錯誤答案主要從邏輯角度設誤,常用設誤方法有曲解原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以全概偏或以偏概全、因果混亂。如果第1卷選擇題考查側重思維的邏輯性、理解的準確性和推斷的嚴密性,那么第II卷的簡答題則側重考查思維的深刻性、分析的透徹性和聯想的廣泛性,不但考查學生是否讀懂材料,還考查學生的表達是否準確恰當。這類題目的題干不但交代命題的指向性,而且指出一些技術性要求,更重要的是命題的編制常和文章體裁緊密相關,特別對語言、結構、形象等藝術特點的分析,注重鑒賞評價。
總而言之,福建省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緊扣《考試說明》,大體如舊,略有創新,難度平和。
二、應試對策
1.加強整體閱讀,提高整體閱讀文章的能力。
所謂整體閱讀,指通過閱讀從整體上把握材料。這種把握應根據不同文體提出不同要求。閱讀科技文,首先要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價值,有什么作用,對社會有什么意義等。閱讀社科文,應從議論說明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有無分論點,什么材料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么特點,語言有什么特點。閱讀文學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體裁特點,然后弄清作品寫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什么感情,如何評價這些人(事)等。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實踐活動,這個活動之所以強調整體閱讀、整體把握,是因為學生接受現代文閱讀考查的過程是一個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認識問題或者認識理解不到位,則對具體題目的解答難以準確到位。所以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答好現代文閱讀試題,樹立整體閱讀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2.分段把握,定位對比,相互印證。
通過整體閱讀文章,大致抓住文章主旨,對其內容已基本清楚,但要調察細微,辨識細節、正確判斷作答,必須分段把握,定位對比。“分段把握”就是在充分了解全文和命題指向、解題要求后,逐段把握重點、對應句段,仔細分析。所謂定位對比即讓關鍵詞、關鍵句或者解釋關鍵詞、關鍵句的試題備選答案與相關詞或句“定位對比”,通過比較找出答案。
3.掌握分析和綜合方法。
分析和綜合是人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最基本的方法。分析,就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并對每個部分做具體闡釋;綜合,就是概括,就是再現各部分內在本質的聯系。一般來說,現代文閱讀中,對詞語、句子的理解,對文章結構、思路的認識,對信息的篩選,多用分析方法;而對信息的提取,對文章中心思想及作品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把握,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想象,則需綜合運用分析和綜合方法。那么怎樣提高分析與綜合能力呢?如何分析,在方法上沒有一定之規,但要分析準確,首先應明確分析對象是什么,對象確定了,再依據邏輯關系,找出構成對象的具體因素及綜合特點。要對一個事物、一種說理進行恰當的分析,必須在平時訓練中注意綜合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提高文化修養。
4.提高評價、鑒賞能力。
評價、鑒賞能力是語文諸能力層級中的最高層級。在文學作品閱讀試題中,對評價、鑒賞能力的考查已是高考的一個熱點。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評價、鑒賞能力尤為重要。要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評價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各類文學體裁的特點,因各自特點不同,閱讀理解應各有側重。小說閱讀就是把握作者在怎樣的環境背景下,通過怎樣情節,塑造什么樣性格特點的人物,從而反映怎樣的社會生活;散文閱讀則需要揣摩作者通過怎樣的表達方式,傳達怎樣的思想感情等。同時學生理論素養不夠,對評價標準不了解是做題的一大障礙。
5.針對命題特點,加強針對性訓練。
針對選擇題目設計方面的特點,平時訓練要克服材料選擇上的盲目性。選擇閱讀材料時應兼顧科技文和社科類文章,更重要的是在題型上使之與高考一致,從信息篩選、提取角度設計練習,以增強訓練的針對性。針對文學作品閱讀材料的特點,增加相關體裁的文學理論素材,加強對相關體裁的閱讀訓練。
針對試題編制的特點,可以強化兩方面練習:第一,對選擇題,做完明確答案后,從命題角度加以審視,明確命題意圖和設題角度,認識干擾項編制的特點,增強對選擇性命題方式的理性認識。第二,做簡答題,提出詳細審題、準確答題的要求,克服答題的隨意性。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要明確現代文閱讀試題的特點,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有針對性地訓練,就一定能撥開迷霧,識得“廬山真面目”,“直掛云帆濟滄海”,在考試中取得滿意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