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麗麗
一、微課程的特點及分類
“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聚集一個問題的小課程。有以下特點:容量小:一個課程僅圍繞一個特定的知識點;時間短:教學視頻一般不長于10分鐘;自足性:一個微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具備完整的教學設計;基元化:不能再分成小的單元;易傳播:適合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
按照課程所體現的內容,分為理論講授型微課程,內容適用于講解基本概念規律或原理等;推理演算型微課程,內容適用于原理、規律、定律的推演等;答疑解惑型微課程,內容適用于習題、解惑等;情感感悟型微課程,內容適用于德育類主題內容等;技能訓練型微課程,內容適用于動作技能、操作技能、語言運用技能等內容;實驗操作型微課程,內容適用于利用儀器或設備、器材還原過程發現規律等。
二、如何設計好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課程
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微課程?部分教師已經形成了長期以講授為主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思維定勢。因此,學習運用微課程的過程,其實是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掌握信息時代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的過程。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教師首先自己要學會微課程設計制作方法。微課程設計制作需注意:時刻謹記微課程用戶是學生;一個微課程只說一個知識點;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不要輕易跳過教學步驟,即使是很簡單、很容易的內容;要給學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顏色線做標記,屏幕側邊列出關鍵詞,用符號圖形標注等);微課程是整個教學組織中的一個環節,要與其他教學活動環境配合,記住:在微課程中適當位置設置暫停,或者后續活動的提示,便于學生瀏覽微課程時轉入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單統一調度下學習微課程;微課程應有恰當的提問,問題的設計要恰當安排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核心問題,靈活使用多樣化的提問策略促進學生思考;每一個微課程結束時要有一個簡短的總結,概括要點,幫助學習者梳理思路,強調重點和難點;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說清楚是什么,還要說清楚不是什么,讓學生明確基本概念和原理;對于關鍵技能的教學,要清楚說明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用字幕方式補充微課程不容易說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需呈現關鍵詞語,不必像電視劇一樣將所有臺詞都打出字幕,這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認知負荷;教師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要根據學習單的指導看視頻,看完視頻以后要回到學習單討論、練習),要告訴學生使用微課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沒有聽懂的地方可以暫停重聽);在學習單上將微課程和相關的資源與活動超鏈接起來,方便學生在學習單的統一調度下跳轉學習;一門課程開始的時候,要清楚地介紹這個課程的評價方法和考試方式,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學習。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開展情況
1.信息技術與微課之間的關聯
信息技術是指能夠完成信息的獲取、傳遞、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類技術,它通過教師直觀的講解及簡單的演示,然后通過學生的自我操作練習掌握技能。信息技術課程在與其他傳統學科相比具有以下特點:基礎性: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將為學生今后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做好基礎鋪墊;發展性:信息技術課程起步晚,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總在不斷變化與發展;實踐性:操作與知識和過程與結果兩大塊并重。
信息技術課堂是由若干個短小精悍的微課學習環節組合的,如能將其中的教學環節制作成微課,學生就可以結合個人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達到因材施教、彌補個性差異、查漏補缺的目的。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課程為基礎而開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符合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所強調的語言、空間、音樂等智能的培養和發展。
2.現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微課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學校或教師對微課、翻轉課堂等概念的理解不到位,造成錯誤的盲目實踐;面向的教學對象模糊,教學目標定位不清;對微課的本質認識不清,與傳統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相混淆;在設置教學環節時不規范;技術和設備的限制,拍攝效果差。
3.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的優勢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設計模式和學習方式,可以預見將具有較好的教育應用前景。對于教師來說,微課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教研模式利用,它突破傳統的聽課評課模式,有了微課資源的支持,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將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教研,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教師將在這樣的資源應用中得到更好的專業提升。
對學生來說,如果有足夠豐富的微課資源,就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實現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我做過一個利用電子日歷來探究年月日知識的課件,也曾嘗試在不同環境上過該課。我發現,對于可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可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學習相關知識,教師的作用就是向學生提供探究學習材料和作引導,使研究有較強的目的性。
課堂教學可以探索有效利用微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word應用中,可以將教師講解制成微課,供學生預習時觀摩,也可以制作疑難剖析微課,供學生課后查看。再比如,有些實驗操作類,除了課堂演示外,還可插入其他教師現場講解的微課視頻以作補充。特別是有些演示可能達不到標準狀態時,這種補充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它既有真實性,不像純虛擬實驗使人懷疑,又有完美表現力,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微課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教育資源的手段。尤其是對融合微課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有利于信息技術教師節約時間,對某些簡單的操作不重復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中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