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玲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它以任務為載體,將教學內容整合在若干任務中,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合作與探究,最終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實現對知識的重新構建。任務型教學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活動為方式”的新教育理念,是一種值得在政治課堂中推廣的教學方法。
二、職校政治課課堂引入任務型教學法的可行性
1.教學現狀要求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
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職業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素質偏低,厭學情緒嚴重,尤其是對作為非技能型的政治課程,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而有些教師的認識和教學手段、方法相對滯后,在教學中重灌輸輕實踐,導致政治教學成了空白無力的理論說教課,政治教學效果甚差。
2.新版政治教材的理念要求教法的改進。
新版政治教材具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重視探究與實踐”等特點,主張將學習還給學生,由學生自主觀察新事物、探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理念,要求教師創造新的課堂教學環境,采用新的不同于以往傳統教學的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為重點,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開發,各種素質得到綜合的協調發展。
3.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有利于實現政治教學目標。
政治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肩負著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創新精神等較高職業素養的重任。而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教師對先進教育理念的應用和科學教學方法的實施。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活動為方式”的新理念、新模式,有利于政治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注重探究,講究知識的真實性,令學生置身于真實場景中,課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探究模式讓學生體驗到求知的快樂,自然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增強,情感投入有極大增加,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任務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完成任務或活動為目標,學生需要組成小組,互相討論、取長補短、互學互教,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用集體的智慧創造性地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斷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這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型教學法尊重學生、激勵團隊、鼓勵學生通過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體現自我價值,為學生發現、思考、探索和創造提供廣闊空間。為了完成任務,學生會借助網絡,或把社會引入課堂,或把課堂延伸到社會,用他們敏銳的眼光觀察分析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能力提高的過程。
四、任務型教學法在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學時,必須做好以下步驟。
1.分析教材,設計任務。
上課前,老師應認真分析教材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并將教學目標轉化成一個或幾個學習任務。任務的設計要有完整性和層次性,難易程度要適中,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任務,又要有能滿足學優生求知欲望的拓展性任務。例如筆者在上“遵守社會公德和傳統家庭美德”一節時,設計的學習任務為:(1)基礎任務:①了解社會公德的含義和基本要求。②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③搜集“最美中國人”的典型個例。(2)拓展性任務:①“最美中國人”的標志是什么?②你家附近有被評上五星級文明戶嗎?他們為什么能評上星級文明戶?③結合身邊的故事,以“社會公德建設”為主題,設計一個情景劇。基礎性任務適合全體學生,有利于中下水平學生參與,而拓展性任務有利于提高學優生的綜合能力。
2.創設情境,呈現任務。
每節課上課后,教師應該把下一堂課的任務呈現給學生。呈現任務的步驟:一是創設情境,明確任務。例如筆者在布置“遵守社會公德和傳統家庭美德”的學習任務前,向學生展示“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爭做“最美中國人”的圖片,播放歌曲《最美中國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出學生即將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二是恰當指導,授之以漁。任務呈現后,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搜集資料,如何合作和理清思路,避免學生走彎路。
3.自主合作,完成任務。
明確學習任務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先獨立思考,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料,自主學習,獨立探究。在此基礎上,小組內部再進行分工與協作,搜集資料,制作展示作品。作為引導者和協助者,教師應該到學生中,主動觀察學生,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共性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
4.成果展示,總結評價。
根據各組展示、匯報的情況進行評價。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展示,交流學習成果,并適時對學生的展示情況給予恰當評價。同時,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認知水平及表達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客觀評價,這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培養學生自我反省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及判斷性思維,而不同視角之間的相互碰撞與補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五、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任務設計要有層次,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教師所設計的任務中既要包含有基本任務,又要包含有任務的延伸和擴展點。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量力而行,學困生可從基本任務入手,完成任務中最基本的部分;學優生在完成基本任務后可以繼續研究任務的延伸部分和擴展點。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所有學生都有成就感,從而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2.做好任務執行督導。
在學生執行任務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任務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執行任務時存在的問題,并應給予及時輔導,以確保學生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3.處理好師生之間的角色關系。
任務型教學法的突出特點就是強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目標驅動下自主探索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是任務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任務的提出者,是學習的督導。
4.注意調控好課堂的活躍度。
在成果展示和總結評價階段,由于學生觀點的不同會出現激烈爭論的場面,甚至出現課堂失控的局面,從而影響教學進度。所以,教師應該提高課堂駕馭能力,以確保教學任務按時完成。
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為政治課堂注入了活力。它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強化了政治教學效果。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目前尚處在探索階段,只要不斷努力,定能探索出更適合技校政治課堂的任務型教學模式,讓“生命之花”在政治課堂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