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虎彪
摘 要: 在生物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能促進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如何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與互動性,敦促學生掌握科學的生物學習方法,是保證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 中學生物教學 學習方法 教學質量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門類,中學生物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素質的高低,而且關系到基礎教育的成敗。生物課程是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創新的基礎,提高學生對生物的關注度和熱情,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且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及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因此做好生物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于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并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于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以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后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解釋,并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提高生物教師的業務理論水平
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素質的高低。因為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完成所規定的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幫助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的知識和達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掌握的。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探究知識不再是教師單純的傳授和學生機械的記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有效指導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和技巧,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緣由。《生物新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采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在第一項能力要求里面,教師必須熟練、正確地使用實驗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處理試驗材料的方法,實驗操作的步驟明了,熟練正確地繪圖。在第二項能力要求里,教師要熟練使用電腦,熟練利用因特網搜集生物學有關的知識,熟悉有關生物學的有關網站,熟練發電子郵件,等等。在第三項能力要求里面,教師應該在第一項能力和第二項能力基礎上,巧設各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發展科學的探究能力。這要求教師不僅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與之相關的各方面的知識。如同位素示蹤技術,這就要求教師通曉物理和化學等方面知識。
三、精心設計導言,激發學生興趣
“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感興趣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因此我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都盡可能多查閱一些資料,好讓每節課都能采用激發興趣的方式導入。新奇有趣的問題必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其很快進入學習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注重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技術憑借著生動、形象、個別化及良好的交互性等特點,與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形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表現力既能達到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又能達到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的目的。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學科的教學注重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強調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傳統的中學生物教學模式無法為學生展現自然界生物的千姿百態,而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展課本知識體系、教學時間和空間,豐富課堂學習的內涵。多媒體教學技術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教學過程,從中可以體會到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教學,將是未來中學生物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當然,隨著觀念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廣大中學生物教師應不斷實踐創新,從而真正實現中學生物教學的現代化。
五、檢查評價,激發自學熱情,提高自學能力
通過課堂自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如只有自學布置而沒有檢查,自學就無法落實,而有檢查沒有評價也會打擊學生自學的熱情。在教學中,對一些較易混淆的概念和較難懂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由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并當場給予評價,對回答好的打分予以鼓勵。同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多指導如何區分重點,如何進行歸納分析等,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充分肯定優點,激發其自學的信心和興趣,從而提高自學能力。當然,對學生課堂自學的指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從點滴教學做起,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小輝.基于中學生物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J].教法研究.
[2]王丹.加強生物教學認識完善生物教學方法[J].科技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