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清榮
摘 要: 要明確讀書的意義,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充實圖書室;精心組織讀書節活動;搭建學生知識積累展示的平臺。拓展課外閱讀面,提高語文素養,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 讀書 培養興趣 養成習慣 提高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對成人來說,可以提高修養,從而提高整體素質,從而使生活過得更充實,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語文教學中要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明確讀書的意義,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教給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充實圖書室;精心組織讀書節活動;搭建學生知識積累展示的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一、明確讀書意義
我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文化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讀書,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人知識淵博。我們利用語文教學這個平臺以書育人,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的發展和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離不開課外閱讀,更需要課內與課外的相互補充。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又可以開發學生智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增長知識,增長才干。
二、讀書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1.教師要以身作則,影響和帶動學生讀書。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老師應該深入學生中間,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和同學們一起讀書、看報。用自己的勤于讀書的習慣帶動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讓學生從讀書中尋找讀書的樂趣,體驗讀書的快樂。
2.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大賽,以賽促讀,如競賽促讀法、設疑誘導法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使讀書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并且帶動身邊的同學加入讀寫大賽中,以賽促讀。運用多種方法促使學生自覺參與讀書活動,如組織系列知識競賽、作文大比賽、讀書會等。在賽事之前,列出學生喜歡的書籍目錄,給學生多留一些閱讀的時間;結合書籍內容提出問題,吸引學生進行閱讀。
3.充分利用閱讀課的平臺,廣泛開展閱讀指導活動,開展閱讀比賽活動,在活動中強化閱讀指導,讓學生體會到通過閱讀指導課提高語文素養。或是開展新書介紹活動等,如學校圖書管理員經常根據學生特點介紹推薦有趣的有價值的圖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閱讀課的作用,與課外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要利用校園廣播、走廊墻報、作文園地、宣傳櫥窗等陣地,進行學習交流、專題介紹、新書預告,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外讀書活動。
三、教給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慣和自覺性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是開啟書籍的鑰匙。直接告訴學生讀書的一些方法。例如,抓住文章的題目了解文章的大概;讀后讓學生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說一說讀后的體會和感受;問一問自己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另外,學會一邊讀,一邊圈點勾畫。或在書的空白處加批注、寫出見解和感受等。
四、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
1.有力地發揮圖書室的作用
在學校圖書室一萬多冊圖書的基礎上,及時增添圖書。圖書管理員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定期有針對性地介紹圖書,為同學們選書作引導。
2.精心組織讀書節活動
對于讀書節活動要事先進行周密部署,學校制訂總計劃,各年段制訂分計劃,各年段分別讀相關要求的書籍,如童話,勤學故事,孝敬故事,愛國故事等,確保讀書活動有序開展。如三月雷鋒月組織閱讀有關雷鋒事跡的圖書。三八婦女節組織開展“孝心——感恩”系列愛心讀書活動等。
3.搭建學生知識積累展示的平臺
展示活動有講故事比賽、讀后感比賽、百科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向學生推薦好的報刊讀物征訂,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重視課外閱讀工作,課外閱讀要十分抓緊撰寫讀書筆記的培養,如摘錄好詞好句,寫心得筆記,教師做好批閱,對優秀的文稿及時向學校廣播站推薦,或班級宣傳欄黑板報推薦展示,使課外閱讀活動開展得越來越好。
五、拓展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
學完了課文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的結束,而應該把教學問題引向實踐,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帶著問題走進課后拓展,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教師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向他們推薦相關課外讀物,使閱讀向課外、課后延伸,并及時進行反饋、交流。這是拓寬學生學習知識面,提高能力的良好契機和極好途徑。例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少年閏土的勇敢、聰明、能干、活潑可愛,體會少年閏土與“我”難分難舍之情之后,讓他們猜想這樣一個見識多廣、勇敢機智的農村少年長大后會過著怎樣的生活?進行拓展練習。然后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這樣通過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教學活動,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實現了課內外的溝通,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名著中典型人物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富有感染力。又如,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引導學生課下閱讀魏巍的抒情報告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教學《景陽岡》、《三打白骨精》、《火燒赤壁》等課文時,分別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中的部分片段。這樣,因地制宜,開辟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有關的作品進行對比閱讀,擴展閱讀,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讀一讀原著等系列作品集,不但可以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給予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感受,還可以擴大視野,把閱讀的視野向課外延伸,增加課外閱讀積累。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打開課外閱讀之門,廣泛開展讀書活動,明確讀書的意義,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教給讀書方法,培養自主讀書能力。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充實圖書室;精心組織讀書節活動;搭建學生知識積累展示的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使學生不僅愛書,而且會讀書、讀好書,通過讀書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高建霞.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教育創新[J].小學教學參考,2010(34).
[2]周富德.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0(Z1).
[3]張國文.精彩課堂來自教師的教育創新[J].教學評價,2012(1).
[4]于漪.語文教學談藝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趙建林.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芻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10.
[6]申克有.誦讀經典詩文提高寫作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7]宋連琳.把最優美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J].上海教育,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