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杰
1.教師要重視備課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要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
高效課堂,教師的備課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功夫在課外,能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備課的好壞。備課越認真,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越得到發揮,課堂教學效率越高。
2.積極營造環境的“人文性”
2.1關注差異,促進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有獨特的個性,有生活感受和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從學生的差異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人文性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得到很好的發展。例如,筆者在閱讀課上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自由選一個同學作為競爭對手練習,然后上臺比賽。對于平時讀書不流利的學生,只要他敢于挑戰優秀的學生,就給予肯定。在課堂上,只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努力,積極舉手發言的就要進行肯定。對于后進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時給予鼓勵,不要因為答案不標準或錯誤就冷落他,應告訴他,只要努力,你就會和成功越來越近。當每個小學生看到自己經過努力所得到的成績都能得到肯定時,他們會為之驕傲,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從而產生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2.2生生互動,自主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但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看似體現學生自主發展、進行人文關懷實則搞形式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使之養成習慣。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展開討論、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不論文格式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其次,要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3.教師公平地愛每一個學生,傾注在細微的環節之中
比如,課堂上請學生回答問題,要經常輪換提問對象,讓人人參與;找學生談話,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安排學生座位,更要公開公正,不能厚好薄差。同時,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更要注重細節。比如,不要用敲打講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內的喧鬧或提醒學生集中精神;不要用大聲吼叫的方式批評學生,更不要在公開場合點名批評甚至羞辱學生;不要在學生犯錯誤時動不動就通知家長;不要在批評學生時翻舊賬;不要用過激的言辭夸大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不要用輕蔑的言辭或表情對待學生;不要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不要在說話時涉及學生的生理缺陷;不要忽視學生的任何閃光點,等等。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在乎學生的在乎,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和人性取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愛的使者,用愛的心靈關注孩子們的每一點需要,激勵他們不斷進步,產生更多的更積極的在乎,密切師生關系,拉近心理距離,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4.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拼音學習
“興趣是成才的起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在人的生活和學生的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興趣是兒童感知事物、發展思維的內在動力。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4.1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學好拼音、用好拼音。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號,剛入學的兒童要在三周時間里記住符號的形象和正確的發音是有一定困難的。為了使學生積極而有趣地學習掌握聲母、韻母、聲調,可以采用游戲、自編兒歌、口訣等教學方法。利用實物、自制圖片、錄音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學,使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這著力于調動兒童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獲得能力。
4.2結合游戲開展愉快教學。
游戲具有娛樂性,可以消除兒童的緊張感受,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游戲具有競爭性,能引起兒童的高度注意,做游戲正符合兒童活潑好動、好奇要強的天性。因此,用游戲法教漢語拼音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學生入學還保留不少幼兒園階段的特征,要充分利用他們對游戲的興趣,有目的、有計劃地采用游戲形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鞏固新學知識。如采用“采蘑菇、摘桃子、降落傘、踩地雷、找朋友、小郵遞員傳信、開火車”等一系列游戲,讓他們寓學于樂。
5.引進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系,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里,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淀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他們深切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