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嫻
摘 要: 將枯燥乏味的數學故事化,能讓數學知識融入到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中去。在輕松活潑的氛圍里,數學概念被悄悄地詮釋出來,冷冰冰的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硬邦邦的定律也變得形象起來,使學生快樂地接受數學。
關鍵詞: 數學 故事化 快樂學習
一
數學與人類的思維發展息息相關,始終被認為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最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并且也是學習其他許多學科知識的基礎。而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數學有自己的特點:一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則等組成的體系,具有較強的確定性、準確性和邏輯性;二是它既是一門純理論的學科,又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三是內容多、觀點新、要求高。現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的導入環節是關鍵。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對該事物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將心理活動優先指向該對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會學得比較輕松、比較扎實;如果一開始就把嚴肅、冰冷的計算和公式擺在學生面前,他們的心里恐怕就已經埋下了“厭惡”的種子。
二
那么,怎樣做才能使學生快樂地接受數學呢?
學生的最愛是故事,那就讓數學知識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中。在輕松活潑的氛圍里,數學概念被悄悄地詮釋出來,冷冰冰的公式變得活潑起來,硬邦邦的定律也變得形象起來。數學知識就隱藏其中,淺顯易懂,趣味十足。
數學問題的故事化教學是一種將所描述的虛擬故事的特定情景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故事的傾聽與分析,在群體中共同討論,甚至作為某種角色進入特定的故事情景和故事發展過程,建立真實的感受和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數學問題的故事化教學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適時地運用故事軟化數學問題,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故事的篇幅不長,內容簡單,具有故事情節。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中其他的一些事物。它通過借喻的手法,把枯燥的數學問題,通過簡單的故事體現出來。
三
筆者就結合一些實例分析了數學問題故事化的可行性。
例一:概率問題樹狀圖的應用。將這一數學問題轉化為一偵破事件《國寶被盜事件》,通過逐步展開的故事,警長根據偵查組實地考察的案情適時引入樹狀圖輔助分析,樹狀圖直觀明了的將案情的可能性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學生熟悉了樹狀圖,可以分析和繪出之后的樹狀圖,最后案情分析由大家共同完成。這樣學生充當故事的傾聽者,同時也參與了整個偵探事件。讓學生有很強的代入感,體驗了一把偵探破案的感覺。
例二:三角形問題。將其轉化為三條線段不安分的《魔法三兄弟的探險之旅》,結合多媒體虛擬三個會變長變短旋轉變化的線段三兄弟,隨著這三兄弟的奇幻之旅引出三角形的構成,角的概念,特殊三角形的形成,內角和,等等。一切都在巧妙的故事情節下結合多媒體循序導入,避免了枯燥的概念的陳述。
以上例子證明了數學問題可以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生硬枯燥的樣式出現,轉而為神秘、魔幻、有趣各種形式出現,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數學的世界。
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故事導入目的就在于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相關經驗,為他們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奠定基礎。對此,我們要依據故事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大膽創新,讓故事的導入環節變得鮮活有趣,進而有效開啟數學故事教學。
既然是故事化教學,故事的創設就十分重要。如何編輯整理出合適有效、豐富多彩數學故事?以下是筆者積累的一些經驗。
(一)注重收集素材
我們要善于從現實生活中獲得素材,也要善于從有關數學史、數學家生平事跡、數學家故事等書籍和雜志及大量的民間智力故事中獲得素材。如今的互聯網已經很發達,我們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從其中搜集、獲得我們需要的素材。平時注重收集素材,養成良好的習慣,日積月累,自然就為打造精彩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濃縮”素材
有了素材,我們并不能將素材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課堂。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數學故事的引入,若占用了很長的時間,則勢必沖淡課堂的主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有了素材,我們一定要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要從素材中提煉出與教學有關的數學信息,簡化或省略其他信息,成為有效的“濃縮”的數學故事。長達數千字的數學故事、一個與數學有關的新聞事件、現象等,我們要對之大膽取舍,高度“濃縮”,精心加工,這樣就不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
(三)巧用化學故事
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巧妙引入數學故事。不必堂堂引入,只求恰到好處。“巧”在何處?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在引入數學故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針對性。數學故事要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適應。比如講平方時最好引入一則與平方有關的故事。
2.要有趣味性。一則新、奇、有趣的數學故事,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數學故事中若能巧妙設疑疑,自然導入新課,或緊密聯系教材內容,解讀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就會帶著好奇、探究、急于了解的心態學習本節課。這樣既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要有啟發性和教育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不局限于班主任,教師肩負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任務。我們要善于挖掘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引入具有啟發性和教育性的數學故事,使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同時,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學生習慣并接受了數學問題的故事化之后,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置故事,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由被引導轉換為主動探究。
在課堂上將數學問題故事化,能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歷史、社會、自然現象等密切相關,上課不再覺得枯燥和乏味,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課堂因故事而精彩,學生因精彩而投入。數學故事的引入,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又能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這樣的良性循環能讓學生擺脫“厭惡”數學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