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華
摘 要: 數學預習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認識到通過數學預習能大大提高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 數學預習 數學課堂教學 學習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筆者認為,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數學預習的重要性
1.預習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數學預習,學生在各自不同的知識背景和已有經驗下,自主調動需要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感知新知識,開展觀察、聯想、比較、辨析等一系列屬于自己支配的個人智力活動,形成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建構主義的數學理論,把數學學習看成學生主動接受數學知識,并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建構的過程,這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觀點是相吻合的。從學生的基本情感和動機需求出發,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數學預習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預習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預習,學生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問題進入數學課堂。這時的數學課堂充斥著學生不同的思維碰撞,充分暴露了學生思考過程中的“相異構想”。預習最主要的功效就是為課堂教學提供不同的起點,使教師的“導”有更明確的方向。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可能對數學知識間的結構關聯有全面把握,也不可能深刻挖掘和理解蘊含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數學模型、數學文化等價值,更不可能看到其他同學在面對同一個內容和要求時所表現出來的各不相同的學習情況,而這些“文本之上”和“文本之外”的東西,恰好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資源和重要目標。“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預習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是一味地被教師的問題牢牢牽著,按照教師的設計被動地接受學習內容,沒有機會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問題,結果遇到新的問題常常不能舉一反三,這樣的教學是不成功的。例如:學生學習“乘法公式”:(a±b)=a±2b+b,(a+b)(a-b)=a-b,如果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只是死記硬背,套用公式,那么遇到一些需要應用整體思想和轉化思想的相關題目時,就可能一籌莫展,不知所措了。甚至過了一段時間后,會將兩個公式混淆,錯誤地加以應用。但如果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對兩個公式的推導有自己的思考過程,并分析和區別兩個公式的不同特征,經過了有價值的自主學習后,就能正確自如地使用兩個公式。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將數學預習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這種體驗就是學生自我求知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通過預習,學生能實現:學習內容與方法的自我選擇,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與調整,以及作為學習主體的自我激勵與滿足。
二、數學預習的實施策略
1.課外自主預習
預習最常規的形式是課外預習,主要的實施主體是學生。較之于課內預習,課外預習的時間更充足,空間更廣泛,形式更豐富多彩。除了閱讀教材之外,還能利用課外書籍和電腦網絡查閱資料,經過多種渠道廣泛搜集和新知識相關的信息,對要學習的新知識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建立自己的概念體系,對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個性化的預設,形成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并且把自己通過課外預習所獲得的體會和疑問帶到課堂上,進一步進行交流學習,使自己的學習更深入。課外預習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筆者的實踐經驗中發現,課外自主預習的形式可以隨著學習內容的不同而改變。數學課型分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新授課要學習新的概念,解決新的問題,在課外預習的時候側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閱參考資料或者上網搜索等方式,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為課堂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習題課要實現知識的應用,在課外預習的時候側重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進行知識與方法的自我選擇;復習課是對知識和方法的回顧和總結,在課外預習的時候側重于強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構建完整的認知結構,實現作為學習主體的自我滿足。
2.課內組織預習
所謂課內預習,就是把預習過程放在課堂上,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在實施課堂預習的時候,教師必須組織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統一的空間下,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因為有教師的指導,課堂預習時,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交流合作的學習氛圍更熱烈,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通過有組織的預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逐層反饋交流預習的情況,捕捉學生的預習信息,然后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重點解決學生在預習時遇到的困難和暴露的“相異構想”,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最終實現知識結構的正確建構和優化。
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數學預習習慣的初期,教師可以較多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預習,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通過教師的幫助、指導和督促,使學生較多地體會到數學預習所帶來的成就感,明白數學預習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養成數學預習的良好習慣,掌握數學預習的正確方法。
要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到“主動”,需要教師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措施,從呵護、引領到放手、開放,使學生從逐步“學會”到“會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認識到數學預習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學生的預習引導,使學生養成數學預習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素質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