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民 張文芳
摘 要: 班主任應該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引導鼓勵學習的同時為中學生排除形形色色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困擾的內心矛盾,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以極大的愛心和耐心,根據中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有效教育疏導每一個學生,幫助其調整好最佳心理狀態,從而在較好地完成學業的過程中積極把握自己的前途。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融合于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的持久的愛心工程,需要班主任以強烈的愛心和高度責任感順利完成這一神圣使命,任何應付和疏忽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需要高度重視。中學階段是一個特殊階段,由于中學生心理、生理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中的復雜性。用心呵護每一個學生,從內心認識到對于中學生一生的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比學業成功來說更重要,對以后人生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意義。
中學生更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因為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所以往往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如他們有時反抗是在向別人表明自己是獨立的,或者需要掩飾自己的軟弱。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形成,自尊心越來越強,渴望得到理解寬容,追求輕松、自尊、好勝、求知和參與。他們害怕老師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沖動,反感老師居高臨下地訓斥與批評。由于中學生在客觀事物的認識上易偏執,對于發生的誤解和不愉快,由于認知不全,容易對問題的認識產生偏差,繼而引發孤獨、抑郁、偏執等心理障礙,因而帶來情緒上的固執性。例如,有的學生因為幾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種無助和抑郁的情緒淹沒,很長時間不能擺脫。這一時期,中學生性心理也在發展,性的發育導致性別意識、性意識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他們容易出現幼稚型情感沖動,如對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有機會接觸異性,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力。
二、各種主要心理行為問題及其相應解決辦法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業情況,即使中學階段仍然為形形色色的問題所困擾,咨詢最多的問題是孩子怎樣才能主動學習,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或存在某科特差或不會學或不想學、不知該怎么辦,怎樣才能把學習成績提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由孩子的心理狀態決定的。心態決定結果,中學生多出現心理浮躁,或力不從心,易自卑,情緒多焦慮。易浮躁類學生的基礎都不錯,但情緒化嚴重,學習態度受情緒左右,學習上時而沒有信心、時而對前途擔心,時而信心十足等。班主任要根據現有成績基礎制定合理的目標,客觀輔助學生成長,但不至于喪失信心。有些學生總是在自己嚇唬自己,把大量時間都浪費在對學習的擔心和焦慮中,導致學習狀態不佳,自我管理能力差,過分任性放縱。有的學生平時不抓緊時光,荒廢多,導致基礎差,對他們千萬不能放棄,否則會成為家庭社會的包袱。對這些學生要給予更多關懷、尊重,讓他們喜歡這個集體,感覺這個集體很溫暖。具體是發揮他們的優點,如對愛幫助別人、會動手制作的,鼓勵他們選擇愛學的學科或特長,并且一定要堅持。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有差異,學生間存在差距是難免的。向學生灌輸制訂計劃的重要性和制訂計劃的方法。讓學生制定一個總的學習計劃和階段性學習計劃,幫助學生逐個攻破知識點,結合實際對癥下藥。中學生有很多人提到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想打瞌睡,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習效果。長此下去,許多學生覺得很疲憊。盡管學校和老師們一再強調學習過程中要勞逸結合,但事實上仍有學生在打疲勞戰。“勞逸結合,保證睡眠”是為了保證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能量,學習不是誰用的時間長誰就一定成績好,而是重在方法和效果。有一小部分中學生義無反顧地早戀,這種現象是可怕的,一旦促成就會一意孤行,成績一落千丈,嚴重影響學業和心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是尊重,不予說破,從學業角度嚴要求、勤落實,用作業擠滿時間,用學科魅力吸引學生。只要學習欲望還有,隨著認知、情感的成熟自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三、有效解決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對于中學生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班主任要以極大的熱情和愛心及時給予幫助。通過鼓勵使其保持平常心態,告訴他們如果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試前剩下的時間,跟上老師的進度安排,充分復習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以教一些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勵方法。班主任要通過與學生溝通做到心中有數,對于學生的薄弱科目及偏科,一定要想辦法幫他們補上,對這類學生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認識到發展下去的弊端。班主任如果發現有的學生情緒波動,就要及時進行談心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找出情緒波動的源頭,挖掘其內在的學習潛力。通過階段性談心,制定目標并落實,逐步克服因情緒左右而耽誤寶貴的學習時間。課余時間要主動找一些學生交流,解決學習問題。班主任要讓學生化壓力為動力,化對立為合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制訂學習計劃,有計劃地學習對學生起著穩定心理的作用。越是無序狀態,越容易四處出擊,什么都想做,最終哪一個都沒做好,從而更使學生慌亂、焦急,形成惡性循環。已經完成的學習任務可以產生學習成就感,增強中學生學習信心。
四、結語
班主任首先要關注的應是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才是學習成績。前者是基礎和前提,是思想認識與精神動力。只有把思想問題解決好,才能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把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都解決好,學習問題自然能夠解決。教師職責神圣,承載中學生的心理寄托,要育人先育德,把握住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把握住了教育未來。中學生的成長,心理成長比起學業成功來學說更重要。對于那些中途因挫折而影響成績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關愛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