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萍
摘 要: 教師培訓資源指用于建構棋文化課程培訓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素質的人力、財力、物力、時間和空間的來源。教師培訓資源本土化就是整合外部教師培訓資源,開發出本地教師培訓資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系統性教師培訓資源,從而提高棋文化課程教師培訓質量的過程,為我園棋文化課程培訓提供穩定可靠、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師培訓資源,有效推進我園棋文化特色課程的開展。
關鍵詞: 棋文化課程 教師培訓資源 本土化
棋類教育作為園本特色教育,有著獨特的辦學目標:“以棋益人、以棋益智、以棋益品。”但是,我園會棋類活動的教師并不多,急需培訓的教師人多面廣,基于此,幼兒園提出課題《基于棋文化課程背景下師資培訓資源的本土化研究》。
經過調查分析后發現,教師們最需要吸納的是符合自身實際的經驗,最需要學習的是棋類活動與課程相結合的實際操作。我們意識到研究與開發本土化的培訓資源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圍繞本土化培訓資源的研究與開發這一重心開展,探索棋文化課程教師培訓資源本土化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基于對以上調查情況的分析,我們把研究內容定位在四個方面。
一、組建“土專家”隊伍,實現培訓者的本土化
課題組于2013年9月份選拔一線青年骨干教師,參加棋類課程的標準學習、教材使用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活動。在此基礎上,構成了一批“土專家”培訓者隊伍。
培訓者隊伍構成的基本原則是:
1.年輕化,所選骨干教師都在40歲以下;
2.既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儲備,并有一定的棋類活動知識;
3.有較強的責任感和積極探索的精神,愿意承擔課題組交辦的任務;
4.樂意吸取新的教育理念,有終身學習思想,樂意幫助別人。
為使該小組成員盡快適應培訓者的角色,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派出參加省外棋類活動培訓。
2.請本市棋類活動指導專家來園進行重點指導和專題引領。
3.課題組成員與各班教師保持較密切的聯系,時刻關注小組成員的思想及學習動態,及時為小組成員提供鍛煉機會和最新學習材料。
4.組織教師說課、專題討論、研討課例。
5.進行教師優秀活動評比。
通過以上措施,促使課題組內骨干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培訓者的角色,勝任園內教師培訓任務,成為名副其實的園內“土專家”。
二、研究和開發教師培訓資源本土化內容、途徑和方法
1.研究和開發本土化培訓內容的基本流程。
(1)分析教師需求。
(2)制訂研究方案。
(3)整合培訓內容。
(4)落實培訓實施。
(5)做好反饋修訂。
2.研究與開發本土化培訓內容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與開發本土化培訓內容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選擇——選擇整合國、省級專家開發的課程資源。我們購買了北京棋文化教育教師培訓資料包,以及一些課例光盤和課程書籍等,再結合我園實際,選擇、整合一部分內容作為我園教師培訓資源。
改編——課題組訂購了全國棋文化的專題雜志,以及其他各種棋類活動組織的教學參考書,各參研人員借鑒這些期刊或書籍上的教學理念及國家級骨干教師發表的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方法等,結合我園實際,改編后作為培訓內容,在園級培訓中做專題講座,印發給各班級并發布到紅幼網站上。
補充——開發管理者、培訓者、骨干教師、被培訓者的教育教學資源,主要是開發一批應用性成果。課題組將全園建構棋文化課程中形成的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經驗、做法、方案、優秀教育個案(如優秀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評價方案和實例、課程資源開發的成功嘗試等)加以收集、整理、匯編。還開展了論文、教案、案例評選交流活動,讓教師們學會如何從操作層面上提煉概括成功的經驗。同時通過教師撰寫大量優秀課例、教學案例、課程故事、優秀個人經驗等,使之轉化為優質的文本資源,形成我園一套涉及五大領域和兩類游戲的完整、系統的棋類活動園本課程教材。
3.研究與開發本土化培訓內容的組織形式。
(1)模塊式:按照教師培訓的要求和學科知識的領域,把培訓內容劃分為幾個板塊,如教材分析與建議、教學設計、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評價等。
(2)問題式:將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培訓內容,這些問題一般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疑難性。
(3)任務式:課題組將教學中急需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作為任務布置給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形成一定經驗后在暑期集中培訓,形成解決方案。
本土化培訓資源的研究不僅提高了培訓效率,更進一步調動了教師參加培訓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教師培訓任務有效完成。同時為我園在棋文化課程實施中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培訓者隊伍,這支隊伍將不斷壯大、不斷成長,為我園長效發展和特色創新教育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