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華
我有幸參加2013年漳州市組織的中考歷史人員命題培訓,在緊張的幾天培訓中我大體知道了一份中考試卷的出爐流程,更明白試卷的出題者在一份試卷中應嚴格遵守的出題原則,可以說一份好的中考試卷能起到很好的指導教學的作用。通過2014年的培訓,我反思教學應加強以下幾方面。
一、依據課標教學
根據中考命題的第一原則:依據課標命題。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是老師的備課中應改變只是備課本的做法,改為先研讀課標,再依據課標備課本和教學,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目標明確。
二、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及掌握
根據中考命題原則二即基礎性原則,以及試卷難易比例8:1:1,說明中考基礎比例之大,這就要求歷史老師把每天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講清楚,并要求學生掌握。針對現在學生過于懶惰,特別農村中學學生,家長重視不夠,很多學生回家能夠完成書面作業就不錯了,哪還會讀書的現象。我們除了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還采取措施使學生回家或至少上新課前復習舊知識,如采取課前5分鐘抽背或小測,日積月累,知識得以積累鞏固。
三、關注基礎知識的同時,兼顧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不可偏廢
開卷考試反對過于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對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并有一定記憶是必要的,開卷考試更多的是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過程與方法,注意歷史知識包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資源的挖掘。
如講到近代史關天培為保衛虎門炮臺,最后血染戰袍壯烈犧牲;左宗棠為收復新疆,決心親自輿櫬出關,誓與俄人決一死戰;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壯烈殉國這些內容時,我們可以提問學生,他們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如復習到八下為處理好民族問題和統一問題,黨分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特別行政區”這種比較靈活的政策,說明了我黨政策的優越性,因此才有今天這么安定的國家,由此使學生產生愛黨、愛國的情懷。通過這么一點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升華,歷史教育功能大大體現。老師授課時要多多挖掘類似東西,讓學生先暢所欲言,等到學生在考試中遇到類似的開放性試題時就不會感到那么難了。
四、加強基于材料情景的閱讀與解析
材料解析題是歷史必考題型,材料解析題是很多學生的薄弱題型,很多學生無法從給定的材料中獲得有效信息,因此無從答起。下面以漳州2012年歷史中考試題27題為例:
漳州即將進入高鐵時代,引發我們對鐵路交通的關注。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有關問題:
材料一: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從斯托克敦至達林敦。——華師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1)世界上第一列火車產生于哪個國家?圖5機車所采用的動力機械是什么?
材料二:英國人于1875年曾自行修筑了淞滬鐵路的一段,結果被清政府贖回拆除。1881年唐山至胥各莊鐵路完工后,清朝官員怕火車驚動了附近的清朝皇帝陵墓,最初竟然用騾馬來拖火車。——北師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2)材料二中兩條鐵路的命運,折射出中國當時正在進行的哪一場運動的艱辛?
材料三:交通為實業之母,鐵路又為交通之母。國家之貧富,可以鐵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樂,可以鐵路之遠近計之。——孫中山
(3)材料三體現了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哪一項主張?
材料四: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給拉薩的旅游業和商業帶來繁榮。如今,全國各地前往西藏觀光的游客急劇增多。藏紅花類藏藥及其他特產也逐漸為人們熟知。
——人教版必修2
(4)綜合以上四則材料,你從鐵路的發展中得到哪些認識?
此題第一問考察的是基礎,因此大部分學生都能作答;第二問必須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1875年和1881年,以此想到發生在此階段的歷史事件是洋務運動;第三問要先知道三民主義是哪三民,再從材料中得出鐵路應屬于民生問題;第四問則是提升,要想回答必須基于對上述四則材料的透徹理解:即材料一鐵路的出現,材料二中鐵路剛進入中國時不被認可,材料三孫中山對鐵路發展的重視,材料四鐵路在中國的全面發展及重要性。最后得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以及新事物如果有其優越性必將為人們所接受。
五、加強歷史的橫向或縱向聯系
中考材料題和綜合題都凸顯歷史知識橫向或縱向聯系及比較,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除了注重歷史的時代特征外,還必須注重歷史知識橫向或縱向聯系及比較,如講到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們應引導學生回顧古今中外的改革,因此考到改革題時學生可得心應手。
此類變形題如2012年漳州中考29題:“創意改變世界,世界因我而不同。”結合所學,回答問題:
(1)20世紀初,一位美國人的“創意”,建造了汽車生產流水線,使汽車開進普通家庭,他的公司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請問他是誰?
(2)列寧在1921年的“創意”,不僅使蘇維埃政權渡過危機,還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列寧的“創意”指的是什么政策?
(3)“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歌謠描述的是我國在農村改革上的什么“創意”?這一創意對農業生產有何影響?
(4)現代史上,各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也有很多新的“創意”,請你再舉出一例并寫出其“創意”之處。
六、加強課本中的圖片解說
當今中考的重要特點是圖文并茂,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除了重視課本文字的講解外,還必須加強重要圖片的解說,以圖說史,一方面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考試中可得心應手。
七、加強后進生的思想教育
中考成績與后進生的成績非常關鍵,因此歷史教學中要加強對后進生的教育,除了重視學生智商開發外,情商教育效果更好。因為部分老師對后進生基本漠不關心,而且后進生在家里父母對其關心也不夠,他們覺得自己沒人愛,若我們能多關心他們,定能慢慢走進他們的內心,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每個人多用心思,教學就定能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