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娟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新課標教材的相關設定也注重了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新《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識字教學提出這樣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和語言因素為主要材料,扎實打開兒童的識字教育,讓兒童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三百基本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手段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樂趣因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會識字的樂趣,從而主動去識字,使學生在樂中學,以學為樂,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關鍵詞]新課標;識字教學;三百基本字;教學例談
漢字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是中華文化傳播交流的重要工具。“三百基本字”是小學語文新課標的重要內容,而識字、寫字是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生識字之初,思想空間和想象力受語言發展的局限,使得識字教學的展開十分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獨特的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來說,小學生由于年紀小,缺乏自律和自我約束的課堂意識,所以教學課堂的趣味性也關系到兒童對今后語文學習的興趣。
優秀創新的教學課堂不僅能調動兒童思維,開發兒童智力,讓兒童靜下心來學習,還能規范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減少在課堂上做小動作、開小差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小學生能接受的直觀手段,創造更多符合兒童興趣的識字教學場景,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養成。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識字教學最基本的目標是讓小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兒童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只有把小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把識字變成樂趣,才能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兒童最熱衷的莫過于做游戲了,利用兒童對游戲的興趣,可以把識字教學穿插在游戲中。
游戲識字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游戲教學活動有漢字接龍、“找朋友”、講故事等等。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把班上的小朋友們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朋友手里發一張寫有漢字的卡片,然后告訴小朋友們游戲規則是:教師念出漢字,學生舉出相應的卡片并排列成一行。開始識字時,教師可以念出“大、小、了、人、口、手、上、中、下”等初級漢字。對游戲中表現突出的小朋友,教師可以獎勵小紅花,保持他們對識字游戲的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識字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學習生字,利用新課標教學內容中的生字“山、石、星、光、田、土、井”等,把它們穿插在故事當中,讓學生們聽得高興,也能形成形象記憶,幫助理解字義。在課堂結束后,教師要獎勵能正確讀寫的小朋友。這種借助故事情節,把字體和字形形象化、趣味化來調動兒童興趣的方法,滿足了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且能認識更多漢字的目的,讓孩子們在輕松的課堂教學中逐漸了解漢字,學到知識。
二、以多種教學方式養成學生識字能力
1.“加減拆合,字體轉換”的教學方式
漢字一般是由幾個部分構成,“加減拆合”顧名思義就是給漢字增加或減少一筆,拆成兩個部分或兩個部分合成一個整體,使其成為另外一個字的識字技巧。比如常用漢字“日”字,加一個“一”字,就能形成“目”,“人”字加上“一”字就是“大”等。此外,在常用漢字中把“晚”去掉左邊的“日”,就是“免”字;“時”字去掉左邊的“日”,就是“寸”字。這種識字方法能讓學生更多地開動腦筋,對千變萬化的中國漢字更加感興趣。
2.聯想記憶法的教學方式
“聯想”和“想象”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學生要開闊思維,敢于想象才能學好語文。比如在學習“晚”字時,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太陽和一只兔子,然后告訴學生兔子很喜歡太陽公公,每當太陽出來時,小兔子都會跑出洞穴歡樂地玩耍。可是天色晚了,太陽公公漸漸要落到西邊去了,小兔子舍不得太陽公公,就一直追啊追。終于到了晚上,它追上了太陽公公,可是一回頭,發現自己尾巴跑掉了。然后把“兔”字的那一點抹去,“日”和“免”結合在一起,就是“夜晚”的“晚”字。這種方法生動活潑,小朋友們往往都會聽得津津有味。
3.順口溜的漢字教學方式
有很多小朋友不會形象記憶,反而背誦的能力很強,這種學生就適合運用順口溜的方法學習。比如漢字“回”,教師可以教小朋友:“四四方方兩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比如“美”字,教師可以教小朋友這么記憶:“兩朵鮮花插頭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再比如“匹”字,可以用順口溜“三面有墻一面空,有個幼兒在當中”。這種識字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的眼、耳、口、腦全部開動起來,小朋友背得有勁,學習起來就更加有興趣,學習生字更加輕松。
三、拓寬學生識字渠道
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漢字僅僅是博大精深的漢字字典里的冰山一角,學生識字不僅僅要學會識書本上的字,還需要發現生活中的漢字,把生活變成一個大講臺,更多的學習資源和空間還需要學生自己去積極發現。
教師可以經常引導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比如門面招牌上、廣告上、食品包裝袋上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漢字都是孩子們學習的資源。所以,要積極倡導孩子們把學習場所搬到生活中,搬到隨處可見的日常環境中,積極鼓勵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漢字,看到山能想到“山”這個漢字;看到太陽,能聯系到“日”字;看到小草地能聯想到“綠”字、“草”字等等。這種拓寬識字渠道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加樂于去尋找生活中的“語文”,建立對語文的興趣,把任何空間都變為語文學習的課堂,達到新課標的基本學習目標,積極鞏固和加強學生識字的能力。把語文活用在生活中,“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才能更加有效地開拓學生識字領域,落實識字教學工作。
識字是一切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也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還與未來的寫作有著重要的關系。所以語文教師需要用心投入“識字”教學,通過多種手段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樂趣,讓學生們體會識字的樂趣,從而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應當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生字知識。
孩子的啟蒙教育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學習,優秀的教師不是片面談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而是用心感受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信任你、喜歡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堂、你的漢字、你的語文。教師要用心感受學生們真正的快樂是什么,然后“寓教于樂”,結合學生興趣,創設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學場景,教出家長、學校和孩子三方都滿意的教學課堂。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穿插在識字課堂的教學中,在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們從小樹立正確意識,更加熱衷于學習中國漢字。
參考文獻
[1]鄧建偉.淺議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J].新課程導學,2014,(18).
[2]王彥萍.試論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J].考試周刊,2014,(46).
[3]陳 丹,劉芳云.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轉變[J].新課程(小學),2014,(03).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