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珍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讓數學回歸生活。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小學生在學習的過中,難以理解。生活化數學的提出,有助于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應就學生缺乏生活實踐、教師教學內容沒有聯系生活和教法單一這些問題,實施將生活與教學密切結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及教法生活化和課例講解生活等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數;生活化教學;新課程標準
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應用數學。”這段精彩的論述表明了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而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生活中使用,為生活提供服務。小學生處于學習的萌芽時期,他們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還不能很快適應。生活化數學的提出,運用了數學的規律,遵循了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小學生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
一、對生活化教學內涵分析
所謂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中心,讓數學教學的內容最大限度地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把教學活動的內容放在特定的情境和現實生活中,把教學內容延伸到學生的各個生活領域。把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要求,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讓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僅是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內容上生活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也要求教師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課堂回歸到學生的生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把數學教材作為課程資源的載體,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開展數學生活化實踐活動。小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小學生處在學習的萌芽階段,對各個學科的認識還未完全清楚,具有愛打、愛玩、愛鬧的特征。而且因為小學生心智未成熟,所以對于外界事物存在著極強的好奇心,尤其是形象生動的事物,會刺激到小學生的注意力。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問題回歸現實生活,充分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展開數學教學,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在小學數學的新課程標準中,也更多地強調學生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使用數學知識來對生活現象進行分析,從而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尤其注重數學問題和生活情境之間的聯系,做到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二、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數學生活實踐缺乏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采取機械式灌輸方法,在課堂中和學生缺乏互動,學生也只是機械地接收教師所講的知識。在教學內容上,只為學生講解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加減法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數字之間的加減法運算,這種抽象數字的教學不利于小學生接受,更不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并且,沒有將數學知識還原于學生的生活,會導致課堂教學變得索然無味,使得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比較吃力,久而久之便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沒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就目前來說,大多數的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都是只注重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但缺少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講解的數學內容沒有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注重對數學教材的講解,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得較少,學生的思想便只局限在對數學教材的理解上,不能和自己實際生活相結合。雖然有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也提及了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度量長度的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讓學生回憶下生活中事物的長度,比如桌子、椅子、電腦等物體的長度,但是沒有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測量。這樣的教學,不僅會造成學生對物體長度形成誤差,而且沒有親自動手測量,實際感悟厘米、分米、米這些長度單位的概念,也不利于學生對于長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授課方式單一
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還是以傳統的講授為主,注重邏輯推理,忽視背景知識介紹,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而且教學工具仍是黑板、粉筆等單一設備,很少有人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方法沒有從本質上得到改革和轉變。學生得到的知識幾乎全部來自教師和書本,課堂講述枯燥,加上課后面對的又是一大堆題,學生當然會對數學提不起興趣,但是迫于中高考的壓力,只能埋頭苦學,結果就是學生越來越反感數學。所以,這也造成不少學生對于數學有著“談虎色變”的感受。雖然近幾年部分數學教師已經開始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設備,但是在實際中,往往陷入了錯誤的發展方向,有的教師干脆整堂數學課都是用多媒體來呈現,有些視頻動畫制作得雖然精美,不過幾乎占用了半節課的時間,造成數學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不能充分講解,造成了數學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無論是過少利用多媒體技術還是過多利用多媒體技術,都表明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的授課方式過于單一,不能就地取材,發揮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的特性,實現數學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豐富小學數學的授課方式。
三、實現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方法
(一)將教材內容和生活中內容結合
教師在實施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教材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所有知識,只有對教材充分了解之后,才能開展教學。其次,教師還要找出教材中存在的不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加入數學教學,和數學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每一個學生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對于同一個事物,有的學生可能接觸得到,有的學生就沒有接觸過。因此,教師在實施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時候,要注重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舉例子,舉出的例子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聽得懂,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
小學生還處于認知事物的階段,他們對什么事情都是充滿好奇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于學生的好奇心,實施啟發式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對學生提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例題講解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例題講解也是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來說,小學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都會借用例題來呈現,因此結合數學生活化的理念,有必要促進例題講解生活化的實現。
比如一道讓學生把1小時55分53秒用秒的形式來表現。很多學生在第一次遇到這種題目時,往往會被以上繁瑣的數字難到,而且因為還沒有熟練掌握小時、分鐘、秒等時間度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所以多數人不會解答這一問題。這個時候,教師用平時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說明。又如學生課余時間經常玩的跳皮筋的游戲。首先,是將學生們的跳繩次數用來秒來計算,當學生跳了60次就給予一個小五角星,當學生有了60個小五角星就可以換取一個大五角星。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問:“當你們有了1個大五角星,55個小五角星,并且又跳了53次繩,那你們知道一共跳了多少次繩了嗎?”這個時候,大多數學生只要稍微思考下就應該知道自己一共跳了多少次繩,進而也就知道1小時55分53秒如何用秒來形容了。
數學是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生活中無處不充滿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