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華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語文課程的涵蓋面大、靈活性強,語文老師應該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開發、利用、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努力做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讓學生在廣闊的語文背景下學習和運用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 課程資源 語文課堂教學 生活化
關注課程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更具有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和開發利用的廣闊途徑。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語文教育生命力的展現。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新課標和教材,樹立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講究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開發、利用、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努力做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讓學生在廣闊的語文背景下學習和運用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利用好最核心的課程資源——教材
新課程確立了新的教材觀,教材已經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仍是最核心的課程資源,是進行教學的主要憑借和重要媒體,是師生等共同創造和發掘的一種教育資源。它不僅本身是課程資源,更重要的是,它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導作用。那么老師應如何從“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資源呢?
1.立足教材是語文教學之基
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它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新課程理念、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載體,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憑借。立足教材,就是指教師要緊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過語言文字、插圖、音樂及音響等創設可感可觸的情境,讓學生多讀多悟,吟詠品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2.超越教材是語文教學之根
(1)突破文本的限制,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樹立“生活語文”的觀念。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同,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超越教材就是讓語文教學走進生活,讓文本活起來、生動起來,即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特別強調掙脫課堂常規的束縛,整合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生活課程資源。例如:在要求學生朗誦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時,就可讓學生采取奏樂、伴舞的形式表演朗誦,這樣,不但增強效果,活躍氣氛,更有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如果不具備開放課堂,不具有超越教材的思想就是不行的。
(2)超越教材就是讓學生大量閱讀文本外的文章,增加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但同時要注意適度,避免語文教學游離于文本外。
二、創設情境,拓展自然、社會、人文資源
“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資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等著我們去發掘”。為了指導學生描寫人物外貌,上課伊始,于老師有意不立即進入課堂,而是讓一個長相很有特征的女同志到教室里找他。那位女同志走后,他再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急于告訴老師這件事,他順勢引導學生描述那位女同志的外貌,學生情緒高昂,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原本令學生望而生畏的作文課,在于老師巧妙創設的情境中,變得輕松、活潑而富有成效。再有一位教師在教《大家都說普通話》一課時,把班上一位會說客家話的家長請進課堂。這位家長熱情地用客家話和學生交談,孩子們卻不知所云;后來他改用普通話和孩子們對話,孩子們這才知道他說的是什么。在這真實而又能有趣的情境中,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了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教學效果特別好。
三、聯系生活,挖掘學校、社區、家庭資源
新課程倡導社區是教育的資源,家庭是教育的伙伴,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立足學校、社區和家庭。每一所學校及其周圍都蘊藏著豐富的潛在課程資源,這些最具本土特征的資源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走進生活。以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開拓識字渠道。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
如教室里的“兩句”、名人名言,校園里的小學生守則、教育方針、標語、告示牌等。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識字,很快學生就連較復雜的字都認得了。
2.用好社區文化資源
社區中有很多商店名、街道名、單位名、建筑名、站牌名等。這些在學生的眼里都是那樣新奇有趣,這時,我們就可以巧加利用,善于引導,讓他們依葫蘆畫瓢寫下來,問問老師、父母、店里的阿姨、叔叔,等等。
3.發揮家庭文化資源
家庭里可供識字的文化資源實在太多了,電視中孩子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無意歌曲、家里的藏書,訂閱的報刊、雜志,甚至父母親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素養等都可以成為兒童識字的資源。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很重要,教師要尋求與家長的聯系配合。
總之,語文資源無處不在,學習渠道許許多多。在新課程理念下,只要教師做學生學習的有心人,隨時充分利用好身邊的語文資源,通過各種開放、靈活、活潑的活動形式,努力開拓學生的學習渠道,那么學生是十分樂意沉浸到可愛的語文世界中的,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構建語文知識,從而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楊再隋.語文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語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