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的研究重心不再是怎么“教”,而是怎么促進學生“學”,教師要想方設法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方式。那么新課改理念下,教學設計的著眼點就應立足于學生需要,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設計、安排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新理念下,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要考慮的因素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的教育教學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服務,所以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學情和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切因素,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嘗試、合作探究,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一)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內容。
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如何,是恰當實施教學的前提基礎。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越來越寬了,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有些問題即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往往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和知識,依靠已有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理解。
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點,想學生之所想,找準學生的現實起點,將備課的著眼點放在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如何促進學生學上,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設計學習預案,將學習方法的習得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作為備課的重中之重,將學習方法提示融入問題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方法、總結方法、改善方法,久而久之,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學習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緊密依托目標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習更有實效。
如六年級《倒數的認識》一課,教師緊緊圍繞目標設計如下問題:1.請把例3的表格填完整。2.說一說表中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規律。3.請你仿照正比例的意義,嘗試歸納出反比例的意義,并說說怎樣用字母表示反比例關系。4.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四個問題層層遞進,既提供了方法指導,又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從課堂教學實際來看,目標高效達成,學生的比較、概括等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較強。
(三)設計有效的學習問題,突破教學重難點。
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所有課堂教學都應該關注的問題。一節重點不突出、難點不能突破的課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是一節失敗的課。今天的課堂,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教師應如何選擇適當的方法讓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所以,設計前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用什么樣的方法突破重難點最合適,怎樣為學生搭建解決問題的平臺,讓他們真正投入研究,體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所以教師的教學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現代學習方式強調要通過問題引領學習,教師要設計出有價值的學習問題,讓學生在有效的問題引領下學會自主學習。比如,人教版五年級數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掌握知識的實際出發設計問題:請認真閱讀104、105頁和106頁“做一做”以前的內容。
1.完成例1的填空,思考:
(1)你是怎樣得到的結果的?有幾種方法?
(2)例1的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總結這樣的分數加法的方法,提醒大家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3)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的含義有什么關系?
2.完成例2的填空,思考:
(1)你是怎樣得到的結果的?有幾種方法?
(2)例2的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總結同分母分數減法的方法,提醒大家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3)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有什么關系?
這樣將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分開研究,降低大部分學生學習的難度,并通過每問中(1)、(2)小題的提示,梳理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再通過每問中(3)的提示,促進學生思考、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這樣逐層深入的問題引導,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梳理,形成數學思維,不僅重點突出,而且使難點得以輕易突破。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扎實,而且高效。
二、新理念下,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仍需要教師的有效點撥。
如今的學生信息量極大豐富,具備一定的動手動腦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絕不能大包大攬,剝奪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學生的年齡、思維深度、閱歷均有限,有些難點的突破是學生力所不能及的。如果違反規律硬讓學生自學,則只能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拖延課堂學習時間,導致學習低效。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情需要,靈活掌握,在學生自主學習難度較大時,應該該點撥就點撥,該引導就引導,做到既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關注學生自學的同時,也要教學效率。
課堂學習效率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的多少,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是否能獲得最大的發展。
我們的課改,既要“自主”又要“高效”。每節課的教學任務一定,如果為了“自主”而不考慮學情和每節課的客觀實際,一味讓學生自學,則有時不僅完不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而且會挫傷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不能使學生獲得應有的發展,我們的教學將失去應有的價值。
我們的課堂是雙贏的課堂,既要完成學習任務,又要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學習內容的呈現,不是簡單的問題羅列。
為了便于學生自學,我們預設的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樣就有很多老師誤以為將備課“教案”中的問題直接改為學生學習的問題,相當于教師將原來“教”的問題直接拋給了學生,“導學案”上的學習內容成了“教案”上問題的羅列,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學生可能會學到知識,可是思想、方法的提升卻極其有限。相比較,在老師認真研讀、思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出的學習問題就很有價值。
今天的課堂教學,教學內容的設計絕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呈現,而是蘊含著思想方法、有思維含量的學習方法的引領。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又使學生的研究扎實有效,達到課堂的靈動、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