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琴
新課標指出,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于是,“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走進數學課堂。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卻使小組合作學習偏離了正確軌道,走入了誤區。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構建一個適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的合作學習式教學模式時應該如何提高它的有效性呢?
一、先自主,后合作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和認知能力,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一種學習過程。而合作學習則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苦思而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操之過急,往往是在呈現問題情境后,沒有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還沒有對文本或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就開始了,這樣無法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譬如,《圓的周長》一課中,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是課堂研究的主要問題。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測量、計算,然后交流、討論,讓學生自己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由于學生實實在在地經歷并體驗了探索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因此應該先自主,后合作。
二、把握時機,形式多樣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并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于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對所學內容進行篩選、分類,簡單明了的問題,要讓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兼顧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一些模糊的問題或者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問題,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能夠取得最佳學習效果。一節課中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合理,不能讓有效的學習流于形式,應該將全班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與個人獨立學習三種基本的課堂組織方式有機結合,讓課堂生動活潑而富有實效。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商中間有0的除法這一課時,我事先布置了預習作業:1.你會計算這道例題嗎?請嘗試完成。2.它與以前學的知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樣解決的?3.還可能出現哪些問題?在上課時,我先出示了例題,請學生解答并在小組中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做?因為同學們已經做了嘗試,所以都爭著說答案。至于為什么這樣做,有一部分同學說不準。到這里就可讓小組內的同學進行討論了,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使他們加深了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整了計算法則,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三、明確職責,積極引導
教師無疑是一個領導者,但僅僅是作為學習者團體中的一個平等的成員,是“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同時扮演權威、顧問、同伴三種角色。教師的有效調控、積極參與是成功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又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平等對話中,因勢利導,使師生在互動交流、教學相長中一起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一次課堂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的話剛出口,只聽“叭”的一聲,前排的同學立即轉向后排,同學們七嘴八舌,教師在教室里走來走去,或若無其事地東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組之間巡視、趕場,但很難看見教師參與合作與引導,浮于表面,未能真正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實際上這是放任自由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當明確職責,積極引導。
四、落實到位,勿搞形式
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把握好合作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要給足學生在探討時可能需要的時間,不可過多,不可過少,過多浪費時間,少了則是一種表象,流于形式。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教師正當學生積極性正濃、勁頭正足的時候,中斷了學生的合作討論。很明顯,合作并沒有結束,學生仍然處于積極探索中。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仍然沒有解放,要說合作也是在傳統教學觀念覆蓋下的合作學習。筆者記了一下時間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不足3分鐘,顯然這是一種沒有實際意義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這樣的合作不但不能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反而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剛剛體會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感便被熄滅了。而且在合作學習中沒有學生合作后的匯報和組際間的交流、沒有學生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師先入為主、依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試想按這樣的教學,先前的合作學習還有什么意義?與其這樣不如不合作。譬如,某老師在上《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在課前學生已備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紙板數張。在老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驗證結論……于是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一個明白不可。不一會兒,老師示意學生停止了驗證、探索,接著老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驗證。很明顯,這樣的合作在當前課改的前提下有“追星”之嫌,追求一種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是一種沒有任何價值的形式合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意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雖然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學習和探討,不斷改進、反思、校正,小組合作學習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