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恒
本學期,我校兩位老師執教了市級公開課At weekends,在上完這兩節課后,我們感受頗深。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我校的學生以外來民工子女為主,大多數家長自身文化素質較低,從事的工作都比較辛苦,很多家長沒有精力和時間管理孩子的學習。所以,我校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許多問題,其中以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低下最為突出。這些孩子在英語口語交際中常常出現不會說、不敢說、不想說的現象。因此,通過情景化教學讓學生敢于說、樂于說,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是我校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會“說話”
教師首先要注重基本功的培養,平常多接觸英語,使自己能用英語靈活控制課堂。在課堂中,一開始學生不習慣教師全用英語講課,這時,教師要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說的速度慢些,多次重復,讓學生反復聽、反復感受。漸漸地,學生熟悉了教師的語言,就能融入英語氛圍。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突破思維限制,拓寬思路,不要局限于本節課的幾句話,在對話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延長話輪,讓學生學會交流。如在第19屆《現代與經典》中,顧潔老師上的Seasons,與學生對話時,師問: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生答:I like winter.I can eat hot pot.這個答句是與課文無關的,學生的發散思維很棒。這時老師怎么回答的呢?顧老師說:Hot pot?Oh,I like eating it very much.I often eat it in winter.So I’m fatter and fatter now.教師的隨機應變相當精彩,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會去接老師的話,而不單單停留在一問一答上。林麗老師執教的A holiday album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標準的美式英語、夸張的表情,引得學生發言精彩不斷。
農村學校雖然起點不一樣,但是也應該有讓學生多說英語的意識。在這兩節課中,我們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話輪訓練,合理地延長話輪并加入一些課外用語。當學生說“Su Hai usually visits their grandparents.”時,教師一改以往的“OK/Good”,而是回答“She is a dutiful girl.Do you usually visit your grandparents?Love your family.”等,讓學生感知之后學會表達。再如教師問學生:“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一學生回答:“I always do my homework.”師說:“Oh,you study hard.But do you like doing homework?”學生小聲說:“No,I don’t.”師安慰說:“Don’t worry.I don’t like doing homework,either.”這些語言一改平常課堂中的生硬,不為學生設定標準答案,學生隨性發揮,教師合理延續,讓學生在輕松的交流中學會語言的交流。
二、在校園內創設英語氛圍,讓學生敢“說話”
在班級里,我們設計了“英語角”,每周更新一次,讓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民俗民風、英語諺語、英語趣味故事等,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課上,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讓學生開口說話,如每節課開始的Free talk,盡可能讓學生多想多說。
在這兩節課上,我們的Free talk都準備得很充分。第二節課上,教師讓學生根據板書圖示,自由問答課文中學生的周末活動。學生在談話過程中,既訓練了問句“What does ... do at weekends?”,又練習了答句,這比單一的教師問學生答效果要好。在他們能熟練運用問答句的基礎上,教師提高了要求,讓學生整段復述。學生雖然覺得有點難,但因為有話可說,便能克服恐懼說出一整段語篇。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非常適合農村小學英語教學。
三、以交際性課堂等為載體,讓學生想“說話”。
在第二課時中,教師用“Fun time”中的骰子游戲,讓學生反復運用本課重點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at weekends?”及其答句。孩子們邊玩邊對話,興趣濃厚,很自然地掌握了語言。之后,教師用調查表加以鞏固,讓學生調查本班同學的周末活動。調查結束后,教師用三種形式檢查了學生的調查結果:1.整段復述:讓學生匯報小組中某一成員的周末活動情況,檢查學生頻率副詞和第三人稱單數的掌握情況;2.側重某一頻率的針對性問題:What does your friend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 do?3.側重某一活動的問題:How often do your friends watch TV/...?二、三兩種形式的調查反饋考察了學生綜合語言理解運用能力,是第一種形式的延伸。
四、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愛“說話”
我校學生在家學習基本靠自覺,能輔導的家長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設計有趣的課外作業,吸引學生自覺主動學習,也是我校教師思考的問題。豐富多彩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持續發展。如課本劇表演比賽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五年級新教材的第一課是童話故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教材截取了其中一段,我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續編故事并表演。孩子們編的結局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在續編表演中都練習了口語。如果教師能夠長期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口語水平一定能上一個新臺階。
本節課的家庭作業設計的是談論家人的周末,內容與學生生活相關,學生比較感興趣,可說的話也很多。學生可以用對話形式合作完成,也可以以短文介紹形式獨立完成。在課外的延續能再次運用本課語言知識。
總之,英語口語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任務。教師在教學要注重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會說英語、敢說英語、想說英語,最后愛說英語。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語言培養,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