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 陳瓊妹

摘 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作為最重要的課堂活動環節,對一節課的授課效果有顯著影響,本文就一堂高三一輪復習試卷講評分析課進行片段教學實錄和量化分析,結合教師課堂提問的類型與學生回答之間的聯系,得出在課堂教學中:(1)課堂口頭禪的危害要引起重視,教師應及時糾正自己的課堂口頭禪。(2)教師提問的方式和學生的回答積極性有明顯相關性,理解型提問的有效性影響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教師應精煉提問、規范提問,提高教師教學行為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地理課堂 提問 教學行為
一、研究目的
研究表明提問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實際上,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開展都是以提問為中心的。在新課情景導入環節,提問能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探究互動環節,提問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面更有針對性;在鞏固雙基環節,提問能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課堂進度。更重要的是,規范的提問能規范學生的專業用語,能激發學生高層次的思考,更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一線教師通過課堂實錄,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問情況進行整理、分類,找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類型、頻率和學生回答的類型、頻度,通過對設問方式、所問問題等的糾正與改進,改進教師教學行為,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顯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通過錄播室與錄像機,將《高三一輪復習試卷講評分析課》這一課堂的各種師生問答行為包括教師提問、學生個人回答或集體回答、提問語調等記錄下來,并將其轉化為文字記錄。之后筆者借鑒布魯姆認知領域分類的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并結合課堂實錄中地理教師提問的目的,對教師在課堂所涉及的問題進行分類,將提問分為識記性提問、理解型提問、應用型提問、分析型提問、評價型提問、創造型提問六種有效提問類型,并且將重復性、口頭禪式提問等歸為無效提問類型。統計教師在堂課中就這七種提問類型中涉及的數量及學生回答情況,并針對本節課中設計不當的問題進行糾正與反饋,提出改善教師教學行為的可行性措施。
三、研究過程
(一)確定研究對象
本次課例研究選擇晉江某中學具有八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職稱的某一高三地理教師為研究對象,該教師在高一、高二地理課堂上注重基礎知識的把握與梳理,注重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使學生在高三前階段即具備了較好的知識儲備。該教師希望學生能更好地利用基礎知識分析綜合題,答好綜合題。從已有的學生答題情況看,目前學生普遍存在審題不嚴密、答題不規范的毛病。為什么學生已經掌握相關知識卻沒辦法準確運用?能否通過教師在課堂有效的提問引導對學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糾正?這是本校高三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認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本次研究著力探討的問題。
從歷年的教學經驗中可以發現,試卷講評課在高三課型中所占的比重幾乎過半,因而講評課的效果直接影響高三教學,更影響學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為此我們選擇授課內容為《高三第一次質檢綜合題小題評析》片段教學作為研究案例。
(二)數據統計與分析
該片段教學用時18分鐘,記錄師生用語共計約5500字,其中教師用語約5200字,學生用語約300字。其中教師用語中有幾個高頻詞不斷出現,如“什么”出現135次、“怎么樣”出現54、“對不對”出現65次、“是不是”出現44次。在課堂觀摩時可以發現,這些詞已經成為該老師的口頭禪,這些口頭禪的存在,讓本節課的語速整體偏快,留給學生的時間很少。如果扣除因口頭禪帶來的重復用語,無效用語如“審什么”“先一定要做到的是什么?”這類用語部分共計2300字,本次講評中有效詞語銳減為約3000字,將這部分教師用語中的問題按認識層次進行分類、統計如下:
表1 師生有效提問的類型和數量
如上表所示,教師在整堂課中有效提問總數為35個,其中記憶性提問共占總提問的一半,使用“識記性提問”時,教師有適當提高要求、增加條件,提醒和幫助學生思考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如題中“指出影響太陽輻射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教師適時提示學生分別從緯度、地勢的高低、天氣狀況、日照時數這四個方面分別思考受其影響下太陽輻射可能呈現的變化規律,再提示學生根據圖文信息判斷太陽輻射是否符合所呈現的變化規律。學生回答積極性較高,教師基本能夠了解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使用理解型提問和應用型提問時,沒能夠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適當降低要求,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學生則不能夠準確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判斷,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9個理解型問題中學生只回答了4個,其他問題變成授課教師自問自答,使有效的提問變成了無效的提問。
(三)結論
1.課堂口頭禪的危害要引起重視。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教學就是通過言語塑造人才。有口頭禪就要下定決心克服它,做到科學規范地使用學科語言。此外,可以把自己上課講話記錄下來,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有什么樣的口頭禪,會在什么樣的情況出現,然后有針對性地加以防范,做到寧可停頓,也不要讓口頭禪冒出。
2.教師應精煉提問、規范提問以提高教學行為效率。
針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如果教師將問題分解成的記憶性的、提示性的提問,那么學生可能僅僅需要回答是或否,不會讓學生有機會去深入思考,思維沒辦法得到鍛煉。評析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理解知識的應用,因此教師應精煉提問,并用規范提問用語引導學生思考,提高教學行為效率,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