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妙
1.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注重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中職生入校時情況千差萬別,他們的先天素質不同,后天教育也不同,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實踐中,如果用一樣方法、一樣材料上同一節課,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會造成學優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象,必須采用不同方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主動發展。筆者在教學中把學生分為三組:學優生為一組,中等生為一組,后進生為一組,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學期要有學期教學目標,每節課要有每節課教學目標。因為教師是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
2.少挑剔,多鼓勵,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以挑剔眼光對待學生,而是持欣賞關愛的態度,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用表揚、鼓勵的方法對待學生,使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產生熱愛之情,從而形成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在評價中關注“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重在參與,增強學生的勇氣、自信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的常用語言是“太好了”、“你真行”、“有進步”、“你真棒”,學生用掌聲加以鼓勵,并說:“嘿!嘿!你真棒!”這樣的語言能夠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勇氣與自信心。
3.關于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是聽覺藝術,欣賞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聽,如初聽,有目的地分段聽,有分析、有評析地復聽。但是單純依靠聽覺,或過多地講述,則顯得單調、枯燥、平淡乏味。欣賞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3.1欣賞教學的“初步感知階段”。初步感知階段以“官能欣賞為主”,它是音樂欣賞的初級過程。這個過程應以學生獨立自主的聆聽為主,必須保證學生聽覺的自主性和時間性。
3.2欣賞教學的“情感體驗階段”。情感體驗階段是音樂欣賞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音樂之長處在于傳情,但這種傳情不如文學作品和繪畫那樣能產生直觀和具體的形象。再好的音樂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釋周圍的事物,不可能明確地表現物體的形象。教師必須運用音樂的各種要素巧妙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參與音樂中感受、想象、理解,并再現音樂形象。
3.3欣賞教學的“理解提高階段”。這個階段是對作品深層次的認識理解,也是音樂審美進入自由王國的境界。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有關知識、作曲家的世界觀、作品的歷史背景、思想內涵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動機等,以求更準確、完整、深層地認識和理解音樂作品的意蘊和內涵。
4.音畫激趣,讓學生在多媒體展示中走進音樂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音樂教學領域中已逐漸被廣泛應用,為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多媒體畫面色彩艷麗、形象逼真,與音響渾然一體,能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耳目一新,獲得準確生動的藝術形象。同時,多媒體課件擴展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為師生打開了一個充滿活力、精彩紛呈的音樂世界。學生獲得的不僅是藝術上的享受,更真正懂得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重要性。
5.表現激趣,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尋找自信的支撐點
傳統音樂教學,過于注重音樂教學,突出演奏(唱)技巧,忽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忽視學生的內心感受,忽視教學的“個性化”設計,嚴重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這是造成許多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點,我改變了上課的組織形式,改變了學習方式,從激發學生表演欲望入手,經常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機會和時間,有時讓學生單獨展示,有時進行分組展示,從而讓學生不僅喜歡音樂,更喜歡上我的音樂課。
在教學《北京的金山上》這課時,我提前讓學生預習觀看關于西藏的一些故事片,然后在課堂上參照課本。讓他們用一些簡單動作編排出一段舞蹈,學生一邊敲打(XXXXXX,X-X-,XXXXXX等)一邊跳,可起勁了,甚至一部分平時上臺少的學生也加入編排,最后在臺上表演,給學生提供了張揚個性的足佳表現機會,使一部分不愛上臺、不敢上臺的學生找回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容易,他們之間的心靈界限更少設防。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特殊情感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朋友合作學習、小組合作表演等集體活動,努力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集體大舞臺,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盡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這樣不但張揚學生的個性,而且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6.作品欣賞與啟發、引導、提示學生聯想和想象相結合。
音樂中飽含著情感,充滿著想象,其實這情感的源頭是在聽眾的心中,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賞者的身上。不是音樂在激動,而是音樂使我們激動;不是音樂在幻想,而是我們在幻想。愛的喜悅、恨的憤然、勝利的豪情、失敗的悲愴,這些具體的情感在個性、閱歷、修養各不相同的欣賞者心中,有著迥然不同的內容,當他們把各自情感帶到對同一作品的欣賞過程中的時候,這個作品實際上已被賦予各種不同的含義。
在對音樂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示學生聯想和想象,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如欣賞《春江花月夜》之后,可以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想象,既可以用繪畫的方式描繪《春江花月夜》的美麗圖景,又可以將自己的感受用詩歌、散文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在音樂幻想中上天入地、望月觀潮,這其中感受只有在穩操勝券各自不要重復的心靈中才是真實的,而且是其他人無法共享的。
7.情境陶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創造一種適合的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