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霞
摘 要: 高中物理多屬動態、復雜的過程。高中物理較多要求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和論證,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較強的意志品質和應用數學工具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學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
關鍵詞: 高中物理 教學藝術 滲透方法 拓展知識面
高中物理學科中,知識點并不是很多,但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高考及各年級考試中,側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特別是綜合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當然有一定難度,很多學生都覺得物理難學。部分學生物理基礎較差,成績較低,在物理學習方面缺乏自覺性與積極進取心。因此,教學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外,還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物理中存在的問題,物理教師該怎么做?我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學。
一、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并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
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水并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后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二、課堂教學中講清思路,滲透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強調能力的培養,要求教材的敘述和對知識的講法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材的敘述注意講清思路,力求簡潔、順暢。教學中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重在理解。切實提高理解能力是培養思維能力中基礎的一環。教材的敘述,特別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規律、分析例題等方面,注意講清思路,理清來龍去脈,力求思路簡潔、順暢,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引入一個新概念,怎樣在分析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抽象和概括;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建立某種物理模型;使學生知道解決物理問題,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學會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清楚推理的過程,等等。培養思維能力,關鍵在于思路清晰,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努力,希望教材的敘述能夠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幫助。
教材注意滲透分析問題的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領會和掌握一些科學方法。領會方法重在“潛移默化”和“滲透”,而不可把方法“當做知識向學生灌輸”。在教材編寫中,我們注意了逐步“滲透”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極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變量的方法等,都在書中適當位置如“正文敘述”、“旁批”、“思考與討論”、“小結”等以不同形式加以滲透或指點。
三、教學中靈活滲透,擴大知識面
物理中有些內容適合用滲透的方式學習,一開始不一定要求學生有深入理解,經過一段熟悉、積累之后,逐步有所體會,再加以總結提高。對知識要么不講,要么就講深講透,這是不符合認識規律的。其實對問題的理解、認識和運用都需要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本書對某些知識的講法就采用了靈活滲透的講法,對這些知識不專門設題,逐步滲透,逐步提高,逐步積累,適時總結,系統提高。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決力學問題時應用很廣泛,用起來也很方便,但課本不單獨設節講述正交分解法,在第三章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時采取滲透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在應用中逐步習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線上的矢量運算”對處理矢量的運算很重要。本書也沒有單獨設節,而是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告訴學生需要先取一個正方向,確定矢量的正負,然后運算。經過幾次熟悉之后,適當時,教師再加以提高。為此,書中設有一個專題,講述“同一直線上的矢量運算”,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講述,或者讓程度較好的學生自己鉆研。
采取靈活滲透的方式學習,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知識面。從一定意義上說,在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知識面越寬,越有利于學生觸類旁通,相互借鑒地學習。與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教學內容相比,我國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知識面是比較窄的。在不增加課時、不造成過重負擔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多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彌補學生知識面過窄的不足。
總之,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實驗,不僅僅是在實驗操作上的改變,更要從鼓勵參與、強調過程、突出創新等方面努力,促使學生積極融入物理,主動探究實驗,聯系實際解決問題。開發學生潛能,使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從而不斷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梁樹森.物理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2]宋樹杰.高中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