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繼鋒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一直非常重視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會說會寫是現代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作文一直是備考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從提高高中學生作文能力出發進行探討。
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托爾斯泰說:“優秀的作家都是蘸著自己的血肉寫出來的,真誠的文章是從作者的心里流出來的,而不是硬擠出來的。只有真正動了情,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東西。”真實情感從何而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實來源于生活。教師既要鼓勵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熱情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又要引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發現感動,積淀情感。那樣,學生獨特的人生經歷、感情歷程、思維方式都可以成為其寫作時最寶貴的材料。“我口話我思,我手寫我心”,從生活中選材,讓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寫實感,學生才會愿意寫作,熱愛寫作,寫好作文。因此,只有我們引導學生養成多觀察、多感悟、多練筆的好習慣,學生寫作時才會感覺“下筆如有神”,文思泉涌、激情澎湃,寫山則情滿于山,寫海則意溢于海。
2.讓學生重視審題、擬題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之一是審題準確,作文切題。“切合題意”是一類文的必要條件,而脫離題意的作文無異于給自己的文章判了“死刑”。審題成功與否,關系文章中心思想的確立、材料的選擇,將影響全篇內容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按正確方向展開。審準了題意,文章才會切題,否則就會偏題,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現象。以近幾年高考中的常見話題作文為例,作文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按以下程序審清題意。
2.1審材料: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語,對關鍵詞語(范圍、性質、方向、程度、限制詞、引導詞、過渡詞、主題詞)應認真讀,一要弄清這些關鍵詞的明確指向,二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重點審視話題本身的詞或句。
2.2審提示:從提示中把握試題規定的內容和中心,把握選材范圍。
2.3審要求:文體要求,題目要求,字數要求等。
3.博覽廣采是寫作必要的知識準備
寫文章一方面需要從生活中取材尋源,把現實生活作為寫作動力和源泉,從中選取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勤奮學習、博覽廣采,掌握大量書本知識。
我國偉大歷史學家、大文豪司馬遷將其學習的一生概括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這向人們昭示了:他之所以能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為讀了萬卷書,借鑒和吸收了他人的經驗和智慧;行萬里程直接獲得了感性材料。司馬遷如果不閱讀大量史料,就無法寫出偉大的傳記文學作品《史記》。曹雪芹若沒有園藝、服飾、建筑、天文、歷史、醫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就寫不出文學巨著《紅樓夢》。寫作前的知識準備是寫作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初學寫作者,還是大作家都不可逾越。我們常常羨慕有些人的高超寫作水平,卻忽視他們的勤學好學。許廣平同志對魯迅寫作前所做的準備工作是這樣敘述的:“魯迅在寫一篇稿件之前,常常有一個很長的醞釀時間。有時間遇見朋友,他就會談起來,說他看到了什么材料,想寫個什么東西;有時候也不講,靜靜地讀書,默默地思索,或者暗自打腹稿。有時候,看起來魯迅寫得很快,但卻是日常不斷的多方面學習、積累的結果,是勤學苦練的結果。他從來不浪費一點一滴的時間,有機會就讀書……”
4.布置學生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掌握寫作知識到運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環節。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諺云‘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大概意思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寫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覺得很難。
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要求學生經常認真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作文“思路”和“機關”。平時,教學時,我經常要求學生寫日記,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運用到作文中,從而降低寫作難度,提高寫作水平。
5.激勵評價,鼓勵學生表現個性
課堂作文教學中,教師自始至終起到主導作用,鼓勵學生表現個性,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有利手段,是創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的一大措施。
布置完作文題目后,教師進行寫作前的指導,按照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個別到一般,由表象到內涵啟發,放飛學生想象力,既放得開,又收得攏,關注解決現實問題,把個性發展納入正確軌道上。
對于學生的作文,由于個性有差異,水平不一致,因此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教師不但要注意拔尖個體,而且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體美,更要善于發現文章的局部美,并給予褒揚,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不要求他們有大作家的風格,只要能在作文中正確認識自我,大膽表現自我,積極塑造自我。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多少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鼓勵學生表現個性,這樣,可營造出張揚個性的良好環境,學生在這樣的自信心激勵下,何愁寫不出放飛心靈的好文章?
6.利用閱讀實現寫法分析和運用指導的加強
充分認識到寫作教育跟閱讀教育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閱讀教育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閱讀教學中,把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提取出來,結合學生作文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在講明寫作理論、方法等的基礎上,具體分析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例如,描寫人物,把不同課文中的人物環境、神態、語言、動作、心理變化等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不同人物應用不同寫作技巧,把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呆板,沒有特點。再如敘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基本過程的基礎上,思考如何運用倒敘技巧使作文生動,如何運用插敘技巧把事物的重點敘述得具體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