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忠
摘 要: 本文對吉林省朝鮮族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延邊大學)現狀進行系統研究,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朝鮮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和傳承及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朝鮮族 傳統體育 培養基地 可持續發展戰略
1.朝鮮族傳統體育人才培訓基地發展現狀
延邊大學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長期以來,延邊大學高度重視發展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目前擁有跳板訓練場地2個、摔跤訓練場地1個、秋千室外訓練場地1個、室內訓練場地1個、表演場地1個。
2007年7月,成立了“吉林省朝鮮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列為常年訓練項目,與延邊州體育局共同組建秋千和跳板隊伍,并將朝鮮族少數民族傳統項目引入課堂,開設摔跤、秋千、跳板、民族傳統體育概論課程,使朝鮮族傳統體育得以發展。
2.朝鮮族傳統體育人才培訓基地發展現狀取得的成績
3.基地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1)加強課程建設
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之中,強化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銜接起來,突出學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優化課程結構,增加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實踐時數,根據專業特點進行課程的重組或合并,拓寬專業口徑,設置傳統體育項目(秋千、跳板、摔跤、劍道、弓道)專項選修課程,為培養具有較強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水平和指導訓練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和參加各級比賽的需要,對代表隊成員允許縮減該專業的一般選修,增加專項選修課。
(2)加強民族體統體育項目場館設施建設
與省州民委、體育局積極協作,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器材設備的投資,進一步完善教學和訓練條件。目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教育局、民委和體育局對民族傳統體育十分重視,民傳項目的場館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教學和訓練的需要。
(3)加強對教練員的引進和培養
學校在已配備專項教師的基礎上,個別項目要聘請高水平教練進行指導,同時建立競爭機制,進一步強化訓練過程和訓練質量,以提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專項運動成績。
(4)加強后備人才培養
在延邊州體育運動學校成立《延邊大學競技體育運動學校》,重點抓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選材、訓練、輸送工作,同時與延邊體育運動學校聯合培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員,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訓練形成比較完整體系。
(5)加強訓練和比賽
組織開展各級各類競賽活動,嚴格訓練,科學管理,積極備戰吉林省和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6)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研究
朝鮮族民族傳統體育的科學研究工作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建議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成立專門管理機構,調動朝鮮族高校雄厚的學術力量,調動朝鮮族民族理論、文化、史學等領域的學者和專業人員,設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點研究課題,編寫民族體育教材,對朝鮮族傳統體育進行科學合理的挖掘、整理和傳承。
參考文獻:
[1]姜允哲.中國朝鮮族體育研究[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12.
[2]金青云.中國朝鮮族體育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11.
[3]審埶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分類和發展[J].體育學刊,2007.8.
[4]李政.普通高校體育課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