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音樂欣賞是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的一門較為普遍的藝術類選修課,是一門表演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大學教育教育是塑造大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重要階段,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健康、樂觀積極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這樣一個關鍵環節中,音樂欣賞則成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本文論述了大學音樂欣賞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學音樂教育現狀,并對如何上好大學音樂欣賞教育課展開了探討。
一、大學音樂欣賞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學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光。
大學音樂欣賞的教學活動主要以學生聆聽為主,需要學生對聲音的變化非常敏感,掌握音樂中聲音變化的快慢,聲音的高低和強弱,以及音色變化。學生可以輕松地分辨出這些基礎的東西,但對于節奏、旋律等專業知識的辨別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由易到難地接觸一些相對比較專業的音樂知識。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傳遞詞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大學音樂教師要抓住音樂中的情感線索,用真情點燃學生熱情,將學生引領到特定的情感世界中認知世界,學生會親身感到受生活中的美好,用美好的眼光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
(二)音樂欣賞教育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在大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音樂中聲音高低和強弱的變化想象出一幅與音樂交相輝映的生動畫面。例如,大學教師給學生播放《十面埋伏》,學生聽了之后會聯想到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垓下交戰的情景,戰鼓累累,到處是金戈鐵馬,廝殺聲喊成一片的壯闊場面。聽《黃河大合唱》學生會想到黃河水猶如千軍萬馬一般從高處飛奔而下,還會想到入海口的黃河卻截然不同,那么安靜,猶如一條黃色絲帶,有的學生甚至會聯想到《將進酒》中那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學音樂欣賞教育課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加強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復習。
二、大學生音樂欣賞教育的現狀
現階段,在大一新生身上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對于課前播放的音樂一致認為“很好聽”,但是一旦繼續追問,“這首音樂為什么好聽,什么地方好聽”,大家就說不出道理。由此可見,大家對于音樂的欣賞僅僅局限于“感知不完美的音樂”這種心理情感中,僅僅是一種膚淺的感官滿足——好聽,未曾嘗試用音樂語言全面領略音樂的美,更談不上由作品的哲理、內容、形式感受音樂作品包含的思想境界與情感世界等。
三、如何上好大學音樂欣賞課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音樂作品豐富多樣,優秀的中外音樂作品層出不窮,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只能有的放矢,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要突出音樂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更通過藝術展現生活和人類文明,每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背后都反映著創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及其生活的社會、時代特征。欣賞音樂的過程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個人閱歷、拓寬視野和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因此選擇音樂作品時要注重音樂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次,要綜合學生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大學開設音樂欣賞課并不是要培養學生的專業音樂鑒賞能力,而是注重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和音樂審美能力。
(二)巧用導入法。
把音樂欣賞課變成教師結論課固然不好,但不能因此因噎廢食,全盤否定所有對音樂有利的語言介紹,所以適當的語言導入必不可少。
1.介紹音樂創作背景、作詞作曲者等導入。一部音樂作品就像一篇文章,除了自己的聲音,同樣有背后的故事。在欣賞一部音樂作品之前,適當向學生介紹它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情況,對于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有一定幫助。
2.講述音樂小故事組織導入。在音樂欣賞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還要注意平時多搜集一些音樂方面的典故,這種積累課外知識的經驗會在音樂欣賞課上起到很大作用。導入方法很多,平時多想、多聽、多看,還會有更多方法。當然,導入時要注意時間和尺度的控制,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切不可喧賓奪主,使之成為一種“語言替代型”教學模式。
(三)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作品內涵。
作品的內涵是音樂作品的靈魂,只有把握住作品的真正涵義,才能正確欣賞音樂作品,真正提高欣賞水平。高雅的音樂作品具有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它能夠作用于欣賞者的心靈,使人類的精神碰撞出火花。所以,教學中只有最大限度地發掘出作品內涵,才能最終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作品背景、內容、特點及思想。另外,由于學生經驗不足和音樂的“不確定性”,創造性教學應該注意從培養學生想象力、意志力和凝聚力入手,幫助學生正確把握作品內涵,以此提高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四)開展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求異思維。
在師生討論中,主動交流對一部作品的欣賞,不同文化層次有不同理解。教師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寬泛的藝術視野,對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教師絕不能以自己的“標準答案”要求學生,而要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傾聽他們對音樂作品的不同見解。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激發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平等的對話式互相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欣賞音樂是通過欣賞對音樂的理解達到對藝術作品的超越,所以欣賞活動是個人欣賞活動。教學中大膽地讓學生說出不同意見,努力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這樣有益于培養新世紀富有創新思維的人才。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在傳統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聽教師演奏、演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被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憑借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拓展音樂欣賞教學的信息通道,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更形象地感知音樂作品,更快、更準、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音樂知識。
總之,大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音樂在其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音樂欣賞教育在培養學生品行和人格,提升自我素養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課程是一種復雜、多元的活動,這是由音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綜合發展而成的。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該引領學生進入音樂世界,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熱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