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夢蝶
蒙臺梭利認為,模仿成人的動作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模仿是兒童從語言到社會能力等各方面技能發展的必要途徑,成人尊重兒童在這個時期自主模仿的欲望,才會有利于他的成長。而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們,是幼兒心智的啟蒙者,自身的行為對幼兒來說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幼兒教師才能正面地教育、影響幼兒。
一、“以身立教”的重要性
1.幼兒的模仿性決定了幼兒教師要以身立教。
兒童的模仿性行為是一種選擇性的、聰明的模仿。有些人認為玩具能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蒙臺梭利指出,兒童真正需要的不是玩具,需要的是加入周圍環境,加入身邊發生的事情,他很喜歡參與大人們的活動,比如模仿媽媽做家務、模仿教師的動作等。他們通過這些行為為自己參與周圍活動做準備。對于幼兒來說,將要進入的社會生活是非常新鮮的,現實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比玩具更有意思。
成年人樹立的榜樣僅僅為幼兒提供模仿的目標和動力,并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實際上,幼兒只要開始模仿就往往會超過他的榜樣,他會比榜樣做得更準確、更好。所以,我們教師要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為幼兒提供一個模仿的目標和動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使其超越我們。
2.幼兒的主體性決定了幼兒教師要以身立教。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推崇的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日常活動中,很多教師、家長往往忽略對幼兒“感謝”。在大多數中國家庭里,大人們很少有對孩子說“謝謝”的習慣,父母不會教育孩子對自己說“謝謝”,認為自己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不需要孩子感謝,把給予當做理所當然。
父母的認可與感謝是在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教導他們要對別人的給予或幫助說“謝謝”。同時,孩子還會從家長的感謝中體會自己的價值,享受給予的快樂,這樣的情感體驗對于其心理素質的發展十分有益。
3.師幼間的公平性決定了幼兒教師要以身立教。
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以身作則都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在錯誤面前,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沒有誰能免責。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與其對他講道理,還不如以身作則,平等地看待孩子。在自己犯錯時向孩子道歉,孩子自然就會在潛意識里形成認識——犯了錯就應當道歉。如此,家長和老師輕易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無論孩子多小,只要是大人犯了錯,就不要羞于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并向孩子道歉,讓他們明白我們是公平看待他的,并且向他證明,大人要求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做得到。
二、提高師德素質,“以身立教”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碧招兄壬f:“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幼兒教師在幼兒心中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以身作則”,而提高幼兒教師師德素質,是“以身立教”的重要前提。
1.愛崗敬業,熱愛教育事業。
愛崗敬業,是提高師德素質的前提條件。只有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事業,當做是自己人生追求的理想,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以身立教”。教師工作是一種道德性的實踐,教育和教學都是道德事業,不僅具有道德性目標,而且必須以道德的方式進行。教師是道德的主體,教師實踐是道德性實踐??鬃釉缭趦汕昵熬椭赋觯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选皹穼W”置于“知學”、“好學”之上,成為最高的學習境界,樂學如此,樂業也是如此。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孜孜不倦地達到“樂業”的境界。“樂學”使教師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處于積極探究的狀態,無論從事教學工作,還是做幼兒的教育工作,都有愉悅感、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推動教師工作不斷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因此,教師應把提高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作為個性修養的一項首要任務,以達到“學高為師、以身立教”的境界。
2.尊重幼兒,熱愛幼兒。
對幼兒的熱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生動體現,也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教師對幼兒的愛,不是狹隘私情,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無私的、圣潔的愛。因此,師愛是有原則的、公正的、理性的。師愛是關愛性與嚴格要求的有機統一。許多名師都具有這種神圣的、圣潔的愛心,使他們在教育教學中與幼兒產生無限的“親和力”,實現與幼兒心靈上的“零距離”,從而使幼兒“親其師”進而“信其道”,實現教育教學上的成功。
這樣,師愛是感情,是動力,也是方法。教育,從根本意義上說是一種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說:“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如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蔽鞣浇逃伊_素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說:“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動地發展。”只有尊重幼兒、熱愛幼兒,對幼兒愛的教育,才能讓教師時時刻刻“以身立教”,為幼兒樹立榜樣。
3.為人師表,熱愛自己。
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心理健康,悅納自己,必須自愛、自尊、自重,唯有如此才能獲得他愛、他尊、他重。素質教育要求教育由知識走向發展,發展幼兒,發展教師。依靠教師內涵發展引領幼兒內涵發展,依靠教師素質發展引領幼兒素質發展,師生互動發展,共同發展,這正是新世紀師德修養的基本點。這種積極的心態的外化就成教態。要求教態大方、自然、儒雅適度,正是內在人格道德的外化體現。教師應努力塑造自己的性格,為幼兒做出表率,贏得幼兒的信任與愛戴。熱愛自己,以身作則,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以身立教”。
“以身立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時代的需求。幼兒教師必須意識到身負重任,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職業修養,從而“以身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