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勇
視唱練耳課程在音樂專業教育中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學習聲樂、器樂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主要通過視唱和音樂聽記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發展音樂思維能力,培養音樂感受力,積累音樂的感性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程度,從而更好地為音樂實踐服務。下面我從音準、節奏、樂感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準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學中學生最常反映的問題是音唱不準,“跑調”現象嚴重。我通過旋律音程音階構唱練習取得較好效果,方法是在一條八度音階中從開始音依次向其他音構唱音程,再反方向依次向下構唱音程。
經過上述訓練,學生在八度內的音程構唱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再訓練大于八度的音程構唱就顯得容易得多。
二、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
節奏即音樂的橫向構成,在于它千變萬化的長短組合,有了這些節奏的變化,就有了生動的表現力,為樂曲注入旺盛的活力,節奏的穩定、準確是視唱練習的關鍵。我在多年音樂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附點音符、休止符、切分音、三連音的學習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為了解決這些看似簡單而實是疑難的問題,我運用一系列代替方法進行教學實驗,取得可喜的成績。現介紹如下:
1.附點音符。先把它進行分解,然后用該音符的韻母進行代替。(七個唱名:do、re、mi、fa、sol、la、si與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不同,為了便于教學,暫時把它們的韻母定為:o e i a o a i)。
因為學生頭腦里有等邊三角形這種形象的圖形時,唱出等分的三個抽象音就比較容易。
三、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對音樂情感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實際視唱時總是特別注意音準、節奏節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視對音樂情感的表現,唱出的曲子“干巴巴”的,毫無情感而言。視唱練耳課雖是一門以技術訓練為主的課程,但它并不是單純的技術重復,而是藝術化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進行藝術化的視唱練耳教學,全面分析和深刻認識音樂情感在教學中的發展和特征,讓音樂情感貫穿教學全過程。換句話說,就是要注重對學生樂感的培養。我在教學中抓住三點,對學生進行“樂感”訓練。
1.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進行視唱,這樣學生進行情感上的處理就比較容易。
2.做到有表情地視唱,從而既對音樂的各要素進一步了解,又積累音樂語匯,這就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樂譜的速度、力度、表情等記號(外文),掌握它們的意義。不能僅將視唱作為一種培養學生識譜能力的手段,音樂中的樂句劃分、旋律的強弱及節拍的律動、表情地運用等都要在視唱中體現出來。
3.多引用中國名歌、名曲給學生進行視唱,因為本民族的音樂語言是最容易理解和表現的。教師應讓學生在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入角色意境中,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情感共鳴。經過多唱、多練、多體會,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會提高。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課是音樂門類里的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基礎課程,學好視唱練耳是每一個音樂專業學生的必備素質。掌握了正確技巧,可使學生對音樂美感持續追求,藝術修養逐步提高,同時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音樂基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并發展積極的審美情感,從而增進對音樂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