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龍
[摘 ? 要] 隨著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上師生的交流活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最新的課改提出了“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課堂概念,這一概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和鼓勵學生,注重鍛煉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求學生對教師做出積極回應,主動參與到課堂交流活動中來,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課堂教學達到其應有的效果。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上,交流活動仍然存在一些誤區,降低了課堂交流的效率,未發揮出課堂交流活動應有的效用。因而需要教師采取提升學生參與度、提高教師提問有效性、構建交流氛圍、控制好交流過程等策略,有效走出相應誤區。
[關鍵詞] 語文課堂;交流活動;誤區;解決策略
當下的課堂交流中存在著一些誤區,致使交流過程變得扭曲,達不到其應有的效果。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并重視課堂交流中的誤區,加以剖析和改善,使課堂交流活動運行到正常的軌道中來,發揮其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文化傳播的作用。
一、初中語文課堂交流活動中存在的誤區
(一)學生參與度不高
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交流活動中的主體。而當前,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積極性,一方面是語文學習有一定難度,一方面則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交流活動的參與度更不會高。
(二)教師提問的有效性不足
初中語文課堂交流活動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教師提問就是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教師提問能夠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和學生各自的思想相互傳遞和交流,以達到課堂交流活動的效果。而教師缺乏有效性的提問就是語文課堂交流活動的一個誤區。
1.提問內容限制性嚴重。例如在學習《贈汪倫》這首詩時,教師如果提問說:“這首詩是不是主要表達了李白和汪倫之間深厚的友情???”那么學生們只會點點頭說:“是?!边@樣的提問就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機會,師生之間也無法展開有意義的交流。長此以往,課堂交流活動便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2.提問內容“空洞”。當前的一些初中語文課堂交流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太空且量太大,與當時所學的內容相關性不密切,使得學生不知從何處著手回答。
(三)課堂交流“形式化”嚴重
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思想和行動不一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這使得當前的語文課堂交流活動變得形式化,內容空洞,毫無實質意義,達不到其應有的效果。
1.課堂交流活動對學生信息反饋“虛化”。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交流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們的交流通常是教師向學生們灌輸信息,學生們被動地接收。而對于學生們所表達的觀點思想,教師往往只是以“好好先生”的態度來對待,一句“有想法”“很棒”便敷衍過去,缺乏有內容有內涵的點評,從而無法對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指導。所以,表面上來看,教師們的這種做法不錯,鼓勵了學生,實際上這樣卻使學生的思維無法拓展,思考能力無法再提高。
2.教師的功能“弱化”。由于多年講書授課,大多數教師們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固定的授課模式,而新課改要求能夠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思考。教師們為了達到這種要求也會做出一些努力,但是由于遵循舊模式,對一些課堂交流活動沒有相應的技巧來指導,結果只是“新瓶裝舊酒”。學生也只能配合老師,加入到課堂交流活動中來,卻不能進行深刻的思考。
(四)交流氛圍不足
新課改對課堂交流活動提出了實質性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并未達到,課堂交流的環境依然不容樂觀。在當前各種考試的競爭壓力下,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教師為了通過績效考核,于是每個月考試,期中要考試,期末要考試。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學生們不得不趕時間完成作業,不得不多做題,以提高考試成績。這樣的模式雖然使學生的成績看上去非常漂亮,卻使他們無暇參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破壞了課堂交流的氛圍和環境。
二、解決初中語文課堂交流活動誤區的策略
(一)提升學生參與度
新課改對課堂交流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明確課堂交流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合理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主動學習?!币虼?,教師要多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有時間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倘若學生學習語文只是為了提高成績,而不去深刻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內容,那么他們也無法深入參與課堂交流活動中來。只有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他們才能主動深入思考,開拓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這樣,在課堂交流活動中,學生才會積極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與教師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共同進步。
(二)提高教師提問有效性
語文課堂的交流都是以提問的形式,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進來。提問的問題不能太有限制性或者“假、大、空”,否則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無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因此教師對提問應當認真準備,具體來說,一是提問的問題要清楚明了,使學生明白應該從何著手;二是問題的內容要貼合課程內容,不能脫離課程目標,問題也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設置相應的深度,能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見解;三是要給問題劃定一個合理的區間,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擴展學生的思維。
(三)構建交流氛圍
初中語文課堂交流活動氛圍活躍和諧,才能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好地交流心得。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交流氛圍首先要改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努力優化師生關系,真誠對待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和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每位學生的情緒和理解能力,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到這個快樂的學習大家庭中。其次要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表達想法,才能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師要提高業務能力,結合需要傳授的知識,盡量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并在此過程中,注意挖掘學生的潛力,營造相互啟發的交流氛圍。
(四)控制好交流過程
營造自由活躍的交流氛圍,并不是要求教師對其放任不管,任其自由發揮。教師要確保交流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樣語文課堂交流活動才能發揮其效果。教師在課堂交流活動中,要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做一名好“導演”,而不是“演員”,控制好整個課堂的交流活動。在課堂氛圍不活躍的情況下,則需要教師及時做出改變以活躍氣氛,比如做小游戲、提問等。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把握好參與度,在學生交流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出謀劃策幫助學生,引導課堂交流活動有序開展。通過對語文課堂交流活動整個過程的有效管控,以確保課堂交流有效率、有意義地進行。
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善于思考是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以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的不健康狀況。在這種形勢下,教師應認清當前初中語文課堂交流活動的誤區,并做出改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交流活動中來并成為主體,在輕松自由的交流氛圍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鋒.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狀淺析[J].才智,2014,(6).
[2]盧秀梅.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交流互動的舞臺[J].青年記者,2011,(23).
[3]陳旭雯.初中語文課堂交流的重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3).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