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
摘 要: 近年來,幼兒園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師資隊伍管理出現教師流動性大、教師隊伍內部性別失衡和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立完善的資格審定和考核制度、建立良好激勵機制、改善師資性別比例及加大對教師待遇的投入,吸引優秀人才等措施。
關鍵詞: 幼兒園 師資管理 學前教育
1.幼兒園師資管理的緣由
我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第一環節,是國家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學前教育雖然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明顯發展和提高,但對照《幼兒園教學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要求,與真正辦出老百姓滿意的幼兒教育還相差甚遠,還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同時,探索出一條幼兒教育有效途徑顯得十分重要。
2.幼兒園師資管理的重要性
(1)幼兒園師資普遍素質不高
現在幼兒園師資普遍素質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法規、社會重視程度、師范專業發展,以及幼師自身獨特原因等。我國許多地區對幼兒教育重視不夠,幼教師資力量不足。在一些偏遠和貧窮地區,對幼師的要求只是照看幼兒,陪幼兒玩耍,毫無要求幼師素質、品格、專業、經驗的觀念。
(2)幼師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
在幼兒園,幼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熏陶、感染著幼兒,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如果幼師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則幼師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坐姿、站姿、說話、表情等都會影響孩子,對孩子一生的行為習慣產生重大影響。
(3)幼師職業的特殊性
因為幼師與幼兒相處時間較長,使教師在與幼兒交往中要耗費大量心力。教師健康的個性品格、堅強的意志、高尚的情操、積極樂觀的態度、幽默開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奮、使人感染,帶動幼兒開心、快樂地學習,度過一天生活,讓幼兒養成樂觀開朗的心態。
3.幼兒園師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總體素質不高
由于絕大部分幼兒教師都是初中畢業后直接就讀幼兒師范,因此他們雖然具備幼師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如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彈唱舞美基本功,活潑、大方,有耐心、童心等,但有些弱點不容忽視,如知識結構單一,文化功底薄弱,語言表達能力差,給孩子上課用詞不規范,邏輯性差等。
(2)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一是學歷結構不合理。盡管學歷不一定與才能、學識成正比,但總的來說,高學歷人的總體能力、學識層次更能得到社會認同。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師缺乏,特級教師數量不足,在培養指導中青年教師方面,特級教師發揮的作用不夠。三是性別結構不合理。由于男教師缺乏,“女性化”跡象已在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幼兒園出現。具體表現為培養學生勇氣、膽量的教育活動不是被忽視就是無法開展,而這是男教師的優勢所在。
(3)教師隊伍的職業認同感、歸宿感差,事業心不強
幼兒園教師工作時間相對于一般職業而言本來就要長,幼兒園為了追求市場競爭的穩定,布置給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項目繁多。教師不單純承擔一項或兩項任務,而承擔多項任務,工作責任重、壓力大。
(4)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強
由于幼兒園絕大多數教師都是聘用制,教師聘用的隨意性強,使教師隊伍呈現極大的流動性,而且這種流動性還表現出強烈的不可預測性。另外教師以打工身份為校方服務,缺乏“主人翁”地位和團體歸宿感,辦學者和教師是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這種認識關系給教師的流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使教師很難真正融入學校集體中,以致成為“匆匆過客”。
4.師資管理解決措施
(1)建立完善的資格審定和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夠不斷促進教師成長。有效的考核制度能讓教師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今后工作中不斷改進不足,促使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2)幼師的溝通和激勵
幼兒園教師工作非常瑣碎,事務繁雜,需要照顧幼兒的飲食起居等,承擔保證幼兒安全和健康的各種責任,所以良好的激勵措施能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3)樹立男女幼師平等、平衡的觀念
政府應對有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類學校下放適量招收男性學員的指標,制訂適合男性幼兒園教師的培養計劃,并以相應激勵機制發揮輔助作用。不應盲目接收社會上沒有經過學前教育培訓的男性教師,根本上還是需要在有學前教育師范類專業的院校中培養分流,以此保證男性幼兒教師的來源質量。
(4)提高幼兒園教師社會地位及待遇,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提高他們的收入、保障合法權益是發展幼兒園師資的根本保證與基本途徑。政府應規定幼兒園教師的最低工資額度線,以維護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時還應以政府補助為主、幼兒園與個人為輔的形式共同承擔費用以保證教師享有社會保險,盡量縮小與公辦幼兒園教師待遇上的差距,保證幼兒園教師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趙杰紅.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及原因分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5-28.
[2]徐蘭.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幼兒園師資配備現狀研究.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4,6:18-21.
[3]夏婧.我國農村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經驗及其啟示.學前教育研究,2014,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