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琴



[摘 ? 要] 2015年是江西省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第13年,也就意味著進入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推進農村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需加大農村高中化學教師省級培訓的力度;需建立以“學業水平”為主的江西省學校評價制度;需要減少各級政府及部門的檢查;建立省級“校本教研”支持系統,包括“校本教研”專業支持隊伍;建議出版適合江西省農村高中的特色“校本課程”圖書,以便幫助薄弱校的校本課程建設。
[關鍵詞] 農村;高中;化學;教學現狀;新課程;改革
一、江西省農村高中化學學科的教學現狀
1.教研員隊伍現狀
江西省十一個設區市都配有對應的化學教研員,市級教研員共11人。縣級教研室由于定位問題,專職的高中化學教研員不足10%;平均年齡為45.7歲,且均為中學高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一定的理論水平。這既是新課程實施的前提,也是新課程成功實施的保證。
2.教師隊伍現狀
江西省農村高中學校約305所(含私立高中),高中化學教師近4萬人,研究生學歷約占5%,大學本科學歷約占77.5%,專科學歷占12.5%,教師平均年齡為32歲。從整個教師的資料背景來看,江西省農村高中化學教師基本處于一種平穩、健康的狀態。但從江西省農村高中化學教師專業發展來看,各類學校擁有經歷1997年新教材改革錘煉而成長、成熟的教師人數,占總人數的60%。這就從經驗和專業上保證了江西省農村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廣度、深度和質量。經調查發現,目前,有91%的教師通過了接觸期,有27.6%的化學教師處于新舊觀念遭遇期,有54%的化學教師處于拉鋸期,有9.8%的化學教師已發展成熟,進入新觀念穩定期。
3.新課程改革培訓情況
以問卷和座談的形式從12個方面(新課程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網絡培訓,省市級競賽課,示范課,省專家組,講學團送課下鄉或指導,外出考察學習,省市縣及上級部門各類檢查評比,上級部門各類指標指令和要求,各類各級統考(包括高考)及評比,教輔資料的市場化,媒體的非專業影響,家長的非專業影響)做了調查,發現有以下6個方面對教師的影響最大:省級培訓、專家及講學團送課下鄉、上級部門各類指標指令和要求、各類各級統考(包括高考)及評比、教輔影響、家長及媒體影響。在“對你的新課程思想影響最廣泛的活動及形式是:A省級新課程培訓,B閱讀雜志及書,C教材,D外出實驗區參觀,E網絡學習及網絡培訓”問卷中,其中A項占52.5%,B、D、E項各占12%至15%??梢娊處熯€是認同并喜歡這種行政與學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
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江西省化學教師在實施新課程,走上講臺前,99%的教師通過了各種形式的崗前培訓。其中90%的化學教師認為有必要進行高中課改,87%的教師對江西省高中新課程改革持積極參與、積極配合的態度。64%的教師認為新教材改革比1997年難度增大。這些數據說明,參加本次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對當前新課程的理解與認識基本到位,且理性化程度更高,為教師成功進入實踐遭遇期打下堅實的基礎。
4.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進步情況
經過調研發現,新課程改革后,授課方式由講練結合轉化為多種方法融合。有70%左右的化學教師經常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有53%的教師經常采取或基本采用探究啟發式教學;21%的教師采用實驗探究教學方法,帶領學生用實驗得出結論;15%的教師能根據具體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但仍存在27.6%的化學教師正徘徊于新舊觀念的遭遇期,沒有清楚地認識講授法與新的教學模式。當然還有15%左右的教師完全采用講授式教學。
課改后,涌現了南昌市“四課”教學模式:“概念——討論質疑課”“性質——實驗探究課”“理論——啟發理解課”“科普——閱讀展示課”。新余一中“六課”教學模式: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專題課、實驗課、活動課。經過這樣的改革,將學生引入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其對生活的靈氣,真正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二、實施課改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1.學校因素制約了課改發展
學校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左右教師的努力方向。“新課程改革”一進入學校,各類學校除了教師、學生的精神狀態發生明顯變化之外,最突出的就是學校的硬件變化。這既體現了政府與教育管理部門的改革決心,也反映了政府與教育管理部門的支持力度。同時,教師的教學技能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網絡媒體的使用,促進了教師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管理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
本次調查從“A校本教研,B學校關于專業化培養的制度建設、積極提供的專業平臺,C上級部門的檢查、評比,D統考、高考質量,E簡單化的行政指令,F學校文化風格的重建”等6個方面調研課改認知程度。調查結果如下:
從中可以清楚看出,學校考試壓力最大的D項占80.1%。這也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社會關注和評價學校的主要指標。其次是在新課程實施中,影響最大的是應對“上級部門的檢查、評比”。學校在關注教師成長并給予制度化幫助方面做得不夠,存在的問題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積極進取精神。
2.真實課堂關注不夠
從“A省級新課程培訓,B閱讀雜志及書,C教材,D外出實驗區參觀,E網絡學習及網絡培訓,F專家及講學團送課下鄉指導,G省市級競賽課示范課,H具體案例等方面進行真實課堂認知”的問卷調查,具體結果是:
從中可以清楚看出,專家指導、具體案例為一線教師提供課堂支撐,最受歡迎。目前,部分學校缺乏真正有效提高課堂質量的手段,影響到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
3.評價方式有待改變
我們列舉了“A教材,B不適應的教輔資料,C上級部門各類指標指令和要求,D各類各級統考(包括高考)及評比,E媒體影響,F家長影響,G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等涉及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最大的制約因素的問卷,具體結果是:
■
從中可以清楚看出,超過一半的老師感覺到“各類各級統考(包括高考)及評比”的壓力。各級部門的評價方式是影響課改發展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出臺的政策與措施沒有考慮這種情況,存在的問題將使課改遇到更大的困難。
三、進一步推進農村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建議
1.加大農村高中化學教師省級培訓的力度:擴大培訓面,拓展培訓形式,建立日常培訓制度,做好跟蹤培訓。
(1)專家組、講學團做好做足智力支撐,建立全省各地培訓點與培訓體系,出版符合省情的相關培訓資料。
(2)以教研機構為龍頭,建立省市縣培訓體系,省市縣各級培訓都需建立大學與優秀中學教師組建的教師培訓隊伍。
(3)除現有的新課程培訓外,希望建立省際學校教師交流培養制度和進修制度,進修包括三個等級:到同一級別的學校工作一年或半年的實習進修;到省教研室組織的“一星期”高級研討班進修;到大學的半年或一年的研修。
2.建立以“學業水平”為主的全省學校評價制度,杜絕各級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門的高考、統考評價方法,減少或杜絕省廳以外的統考。
3.減少各級政府及部門的檢查。
4.建立省級“校本教研”支持系統,包括“校本教研”專業支持隊伍。
5.建議出版適合江西省農村高中的特色“校本課程”圖書,以便幫助薄弱校的校本課程建設。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