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在英語教學中,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成了英語教師共同的話題。在現實的英語教學中,盡管許多教師進行了各種教學嘗試,但面對嚴峻的高考壓力,又不得不屈從于傳統的灌輸式的英語教學模式,最終,教師還是認同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進行最有效的輸入和輸出,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開展互動課堂和研究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語言輸入、輸出和元語言功能的挖掘,從而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輸入和輸出理論;運用
有效性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點研討的部分。開展高中英語互動課堂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有效性教學。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重視互動課堂中“合作式”教學活動的展開。在我國教育部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推行新型的教育模式。教師需采用新課標教學法,并嘗試使用《走遍美國》《新概念英語》等優秀教材,重視英語教學中課堂討論時輸入輸出理論的運用,打造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式”教學關系,構建有效的高中英語互動課堂,保證我國高中階段新課標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在高中英語互動課堂輸入輸出式教學方法推進的過程中,對傳統的“填鴨式”高中英語教學的革新工作顯得尤為必要。美國的語言教育學家Stephendark Krashen在1985年提出了著名的“興趣教學法”。美國的英語教學專家認為,開展研究性教學是發揮學生在高中英語課堂學習中主觀能動性的最佳方法,通過分層教學難度的推進,可以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科中“詞匯”和“語法”的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這對于閱讀理解的深層次掌握非常關鍵。讓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淺出地了解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學科重點和考試難點,對整個英語學習具有重大意義。本文根據高中課堂教學中輸入輸出理論的運用展開探討,提出了幾點有利于提升高中英語教育過程中的有效性教學的措施。
一、輸入輸出理論內涵和英語課堂教學啟示
(一)推廣“交互假設”式教學方法
在“輸入輸出”活動中,推廣“交互假設”式(interaction hypothesis)教學方法有利于高中英語課本教學活動的持續推進。在交互式教學方法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配合大量的繪圖和閱讀理解板塊的插圖,通過生動形象的文段表現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高中英語的興趣。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十字路”式教學指導法,培養學生讀圖和解圖能力。如在指導學生完成“小明要從火車站到市中心醫院,先向正北前行100米,再穿過馬路,向西邊直行1公里,到達醫院”這一任務中,小明要到達目的地,必須經過十字路,所以十字路是重要標識,通過向學生輸入“十字路(cross the straight road)”這個標識,學生對圖的理解將會更加清楚,可以更輕松地完成任務。另外,當教師把注意力放在例句和習題時,還可以借助地圖對課本中的繪圖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高中英語中分層教學方法在研究性學習領域中的有序推進。
(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不僅僅是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一種“輸入者”和“知識儲存器”,更是英語知識“輸出者”。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輸出者,提高高中英語中分層教學方法在研究性學習領域中的效果,必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也變成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部分。在采用上例“十字路”式教學指導法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路線的討論,學生自然變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角,他們會對照地圖,積極思考:小明如果想要去醫院,一定要cross the straight road,才能夠到達目的地,但他會有多條路可以走。在課堂中開展互動討論可以使學生提高主觀能動性,更好地輸入輸出,提高學習效果。
(三)注重高中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推行高中英語互動課堂和研究性學習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時,學校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僅能夠看得懂,而且能夠聽得懂、講得出。高中教師在推行英語教學活動時,不應該單純地將學生的分數與能力掛鉤,在進行教學考核的時候,不應該只專注學生冷冰冰的試卷答案,而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英語教學中互動課堂教學方法在研究性學習領域中的效果,切實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和答題效率。同時,教師還應該在教育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參與范圍,給高中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帶來新的突破和提高,不斷增強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把英語學習從單純的死記硬背轉向“樂學”和“好學”。
二、重視課堂教學中輸入輸出的有效運用
(一)處理好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輸入問題
語言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根據語言類教學課堂輸出理論來看,受教育者的第一語言學習水平是“1”,學生后期過程中的第二語言學習是“i”,如果學生在學習第一語言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優勢,那么“i”的數值也會相應加大,英語教學過程中的“i+1”比值總量將會不斷增大,學習的效果也將會更好。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整體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就是要處理好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輸入假設問題。學習者要達到更高的學習水平,就因該將“1+i”“i”和“1”三者之間的關系巧妙地處理好,找到英語學習中的平衡。加強學生對于語言文化中語法的運用、詞匯多種釋義的理解,指導學生將“Vocabulary”更加精準地運用到“Grammar”中去,這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
(二)重視學生語言的輸出和元語言功能的挖掘
為了適當提升高三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果,教師應該從挖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入手,將“輸入輸出”理論巧妙地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去,通過重視學生的語言輸出和元語言功能的挖掘(學生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對未知知識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在高三期間沖擊高考提供一個有力的支撐。
高中英語中“speak”部分在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中所占據的總比值較大,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推廣新型的研究性學習方法時,一定要重視學生“speak”部分的培養工作。教師展開新時期的“教”與“學”方法的研究對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語成績大有裨益。教師可以根據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將高中英語教學研究活動中的關鍵性部分單獨展開探討,從教學設計的角度開展有利于高中英語教學的可行性設計方案,根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取得的各種成績內化其所掌握的語言學方面的知識。
三、在互動課堂中推行興趣教學法
在高中英語互動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保證英語知識點高效輸入為基礎,推行興趣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真正把學習英語作為自己的一種興趣,并且從中找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進取中提高。興趣教學法的觀點是: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將語言學習者掌握一門語言看成是一種文化輸入的結果。這就是語言輸入理解活動中的“i+1”概念。通過文化背景差異分析法“understand”,促進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理解。另外,語言學習的相通性決定了第二語言應用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需要結合第一語言的學習經驗來開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態度和看法,掌握學生對高中英語沖刺學習中的教學期待,從而合理調整英語學科方面的教學安排。
總之,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注重高中學生的“listening skill”和“writing skill”部分,將英語教學中的“speak”部分與互動式學習割裂開來。如果教師在英語課堂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將一切教學活動以高考分數來做最終導向,那么高中英語教學將會陷入片面強調書面作業和英語考試對學生有重大影響的教學誤區,這將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美國著名的英語教學專家Krashen經過研究后指出,高中教師在互動式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高中英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內化學生掌握的語言學知識,增強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在“輸入式”和“輸出式”活動中的學習效果可以最終實現學生對英語學科基礎性語法、詞組和單詞的掌握程度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彩東.溝通滲透,學以致用——論高中英語教學的語言輸入輸出情況[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2).
[2]王素敏.輸入輸出的認知過程與英語口語教學[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3]馬曉華.聽寫式語言輸入輸出問題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1).
[4]易新奇,李萬紅.整合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聽說教學[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9).
[5]陳雪燕.語言輸入輸出理論與高中英語讀說寫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7).
責任編輯 肖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