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芬
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作為啟蒙階段的語文教師,如何設計一堂課的開頭,對小學生能否愉快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巧妙新穎、引人入勝的導入大致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情境,渲染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導入新課時,用深情、生動的語言對文章進行渲染和描繪,把讀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融化在一起,打動學生的心,陶冶學生的情操,就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
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是最佳選擇,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翠鳥》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片蘆葦地,去看看可愛的小翠鳥,聽,溪水還在嘩嘩嘩地響著呢!溪邊上長滿了茂密的蘆葦,蘆葦上還停著一只小翠鳥……然后邊配樂邊朗讀課文,接著利用多媒體放映圖像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小翠鳥是什么樣的,綜合學生的述說,引導學生概括出了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奇聞軼事,增強趣味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趣聞,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開課時講與教學內容緊密相聯并且是貼切、典型的故事,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起來,熱情積極地投入到對問題的探索中,為新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
在教學《一片樹葉》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接著把故事內容娓娓道來:在河坡上,有一個美麗的村莊,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有一把鋒利的斧頭……它為了把自己生活的家園打扮得更加美麗,在春天里種下了一棵小椿樹,還在旁邊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請愛護小樹”。它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小黃牛種的那棵小椿樹長大了沒?這樣的導入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
三、借助形象,激起靈動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尚處于基礎、淺顯的階段,對于語文課當中出現的一些離現代比較久遠的文章,或是內容較為抽象的文章等等,在學習當中都會有些障礙,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清除障礙,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這種直觀導入的優勢就是向學生提供形象、生動、具體的感性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最容易使學生進入課題的學習。即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掛圖、圖表、多媒體展示等多種與新課題相關的資料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向學生揭示了海底的奧秘,老師應設法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到海底去。在上課前,我先準備好一張用藍色畫成的大海圖作背景,然后剪了一個潛水員的剪紙,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擔當潛水員,潛入大海深處去進行現場考察。隨著老師的描述,學生仿佛真的來到大海深處,感受特別真切。
四、介紹背景,負載信息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在新課導入時,有意識、恰到好處地給學生提供一些當時社會的有關信息,或者文章的寫作背景等,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教學《白衣天使》一課時,我先設計這樣的導言:南丁格爾是護士職業的創始人,于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富裕的天主教家庭,年幼時,隨父親僑居在英國。長大后,自愿放棄安逸舒服的生活,隨軍到前線率領一班護士去做救護傷員的工作。工作中,她抱著崇高的理想,戰勝了一切困難,以致士兵們都稱她是“提燈女神”。1860年,她用公眾捐助的南丁格爾基金在圣托馬斯醫院內建立了南丁格爾護士學校,這是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
教學是一門藝術,必要的、恰如其分的調控和引導有利于創設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教學《白衣天使》時,這樣真切的講述撥動了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更加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
五、析眼入題,開門見山
在教學中,要是教師能準確巧妙地剖析標題,進行質疑,并從這些疑問中去發現具有探究價值的主題,捕捉生成的資源,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照亮整個教學課堂。
在教學《用目光傾聽》一文時,我根據課題引導學生質疑,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紛紛發表自己的疑問。課堂學習氛圍一下子被激活起來,緊接著我說道:課文為什么用“用目光傾聽”做題目呢?真奇怪,你們一定很想知道吧?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通過這樣的設疑,題目有了一種神秘色彩,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一下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就更得心應手了。
總之,導入作為一堂課的開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切不可隨意帶過,須精心設計,方能達到其應有的效果。實踐中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尋求每一課的突破口,設計出有針對性、有特色的導入環節,才能獲取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只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激起學生樂學、想學、會學的火花,無論什么方法,都是一把鑰匙,都是一種成功。
參考文獻:
張亞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新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