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貴萍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是小學生認識世界的首要途徑之一。為了能夠使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師應激發學生對于識字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調動。將從小學生心理特點入手,探索小學語文趣味性識字教學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識字教學;趣味性;途徑;方法
識字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齡,識字學習較為枯燥,很多小學生都無法對識字產生興趣,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很大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探索,筆者認為,識字教學的關鍵是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用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中,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實現識字教學效果。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將探索趣味性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以期為語文教學提供建設性思路。
一、將識字教學融入生活
很多小學生對識字教學充滿恐懼,認為識字教學枯燥無味,必須要反復地背誦和抄寫才能得以實現。而其實,識字教學應將學生身邊的素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結合教學過程中的生活實踐,讓學生認識到識字與生活的聯系,幫助小學生重新對識字教育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地從日常看書、看報中學習不認識的字,增加自己的詞匯量。例如,在小學生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先學習自己身邊同學的名字,由每名小學生上講臺寫上自己的名字,并對其他學生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使其他小學生都能夠記住他和他的名字。有的小學生名字叫“靈犀”,他介紹說“我的名字來源于古詩詞:心有靈犀一點通”,于是所有小學生就記住了這個名字,在這個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名字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個“字”,而是變成了同學們的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成為鮮活的生命,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漢字的魅力,能夠主動進行學習。
二、在猜字謎過程中學習識字
識字不僅是要讓學生記住這個字,還應讓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字,明確這個字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為了能夠讓小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這些字和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采用“猜字謎”的方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讓學生專心致志地投入識字教學過程中。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出字取一半,人兒旁邊站”“一口又一口”“太陽頂上有三人”“空中飛人”都代表什么字,剛開始學生都會陷入沉思,沒過多長時間,學生就會踴躍地舉起手,爭先恐后地回答字謎。最終由教師揭曉謎底是“仙”“回”“春”“會”,答對的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而沒答對的學生也希望教師能夠出更多的題,下次一定要答對。在這種趣味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游戲中,并且發現識字教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充滿樂趣、充滿挑戰的,從而使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三、在傳統文學中進行識字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古老的教學方法已經落伍,但是在五千年的文化中還是遺留了不少的精華,這也是現代教學中所需要的。例如,古代有許多以識字為目的的教科書,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兒童讀物,但是因為目前的識字教育大部分是遵循以拼音為基礎的識字教學系統,而忽略了傳統讀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而漢語漢字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要進行系統的識字就要掌握一定量的漢字,那么采取古人的做法也不失為一個轉換思維的新辦法。以《千字文》為例,文章里有一千個字,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字范圍。文章不僅僅是字的排列,并且有著含義及韻律,這樣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彌補只識字而不理解字的含義的缺陷,也為將來漢字的應用提供了一種思維的線索。所以,古人的教學模式應用到今天,也會對小學語文的識字產生啟蒙作用,并且古文中也有著為人處世的方法和知識等,也會開發小學生的智力。
四、采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
在識字的過程中,有一些字比較相似,小學生很難進行識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能力,還有一些字形比較特殊,小學生無法記憶字形和字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采用順口溜的方法,將一些難記的字變成順口溜,從而使小學生突破難關。例如,在學習漢字“子”“字”“學”的時候,可以教學生學習這樣的順口溜:“小孩子,戴帽子,頭上一點寫大字;小孩子,戴帽子,頭上三點上學去。”通過對順口溜的朗誦和背誦,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三個字的寫法,并且從字形上就能夠將這幾個字區分開來,從而幫助小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障礙,解除他們對于識字的困惑,從而更好地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使小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掌握更多的字和詞,擴大小學生的詞匯量,為后期的語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翠蘭.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反思[J].學周刊,2015(17).
[2]魯會麗.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01).
[3]石戰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課程境遇[J].基礎教育,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