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孟君
摘 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句富含哲理的話語要求教師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后進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發掘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都能感覺到自身獨有的長處和優勢。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深入到全國各地,然而在課改的潮流中還存在著這么一批思想素質相對較差、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被稱為“后進生”,也有人稱他們是“已經被上帝放棄了的孩子”。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嚴重。那么,作為“有教無類”的教育工作者,真的要任其自由散漫下去嗎?就目前的教育形勢而言,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課改;農村后進生;差因;入口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日益發展,農村的打工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給我國農村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農村學生的思想意識、觀念有了極大的改變,學生厭學、棄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思想素質差、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多,出現了許多所謂的“后進生”,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想要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那么,這項工作應該如何著手進行呢?我就以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來談談農村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一、轉化后進生的基礎是找出差因,摸準根源,對癥下藥
(一)家庭方面
1.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學生跟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這樣的隔代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無人問津,平時又缺少情感的關懷,學生的性格孤僻,心事重重,成績自然下降。
2.父母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以理服人,忽略平時的關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3.父母感情不和,導致學生煩悶,在其他學生面前抬不起頭,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4.隨著計劃生育的深入,獨生子女增多,學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耐挫力差,一兩次失敗就灰心,抬不起頭,自然就成為后進生。
(二)學生方面
1.智力偏低,學習吃力,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無目標。課程多了自然落后。
2.意志薄弱,受社會的影響,與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拉幫結派,與老師作對,引起思想混亂。與學生不能和睦相處,心情煩悶引起學習下降。
既然存在此類的后進生問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當然不能任由其自暴自棄下去,一定要盡力做到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一個都不能少”。
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轉變后進生的思想是轉化后進生的入口點
(一)主動接近,建立感情
成為后進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受到冷落與歧視,他們對教師懷有戒心和疑慮的情緒,采取回避或對抗的態度。教師應懷著深厚的愛親近他們、關心體貼他們,用行動去感化他們,讓他們感到你是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他們就會把你當成朋友,他們就會信賴你,你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所做、所為、所想。
為此,老師應當主動聯系學生,像對朋友一樣去關心他們,力爭做他們年長而知心的朋友。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與后進生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是轉化后進生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教師的愛是打開后進生心靈的鑰匙。
(二)尊重后進生,消除他們的自卑感
后進生由于失敗多,經常失去信心,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教師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和風細雨、耐心細致,幫助他們粉碎自卑感的枷鎖,在他們心靈播下“自信”的種子,才能鼓起他們力爭上游的風帆。
1.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轉化他們,只要我們充滿自信,樂觀向上,自然會感化后進生。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找出后進生的長處和優點,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多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積極因素,發揮其優勢。
三、找準突破點,通過不同途徑,采用不同方法轉化后進生
(一)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解決后進生的定向思維
后進生之所以易做錯事,一個重要原因是明辨是非能力差,在外因的誘惑下或一時情緒失控,就做出錯誤的舉動,甚至一錯再錯,所以只有對后進生對癥下藥,才能促使他堅持正確,抵御錯誤。
(二)優化課堂,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其學得主動,提高效率。
在做后進生轉化工作之前教師應該清楚認識到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但只要我們滿懷信心,抓住問題的本質,反復抓,定會感化后進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老師樹立正確的觀念,付出更多的愛心,幫助后進生分析問題所在,因人制宜,對癥下藥,千方百計地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他們也完全有可能成為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茅蓓蕾.活動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水平[J].小學英語周報,2000(03).
[2]范冰.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學刊,2003(08).
[3]李艷君.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談[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