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吳勇
【案例背景】
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正確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之間的關系,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
【背景描述】
多媒體播放課文配樂朗誦,投影呈現朗誦同步的秋景,學生邊聽邊感悟。
師:你想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生:秋天常下雨。秋天野外有各種各樣的小花。許多果實。
師:請讀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銀杏樹葉子黃了,在秋風中飄動。生:我知道楓葉紅了,從樹上飄落下來。生:我知道菊花開了,有好多種顏色。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聽了大家的回答和朗讀,秋天的美景仿佛呈現在了我的面前。黃黃的是(生:銀杏樹),紅紅的是(生:楓葉),金黃的是(生:田野),橙紅的是(生:柿子),紫紅、淡黃、雪白的是(生:菊花)。
師:我們已經讀懂了這段文字,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生:我最喜歡第一句,這句話把秋雨當作一個人,“五彩繽紛”這個詞我也很喜歡。生:我最喜歡第二句,這句話把銀杏葉比作扇子,很像。并且說夏天的炎熱,是被這些小扇子扇走的,想得很有趣。生:我喜歡第三句,這句話把楓葉比作郵票,我認為很像,我還有用楓葉做的書簽呢!
【案例分析】
這個教學片段充分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學時為了降低門檻,老師用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新課,以便讓學生從整體上感悟這段文字,并進入文字所描述的情境。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將教學問題與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境的創設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重大。好的情境引入,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探討。
2.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狐貍和烏鴉》一文寫了狐貍和烏鴉都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物,但是為了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我們從孩子們最初的認知開始。讓孩子談談自己對這兩種動物的看法,用詞語來概括你對它們的認識。然后教師在孩子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引出本文中讓孩子們耳目一新的東西。提倡個性化閱讀,并不是片面地追求課堂氣氛的營造,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主探究的習慣,為孩子愛語文打下基礎。
3.處理好生成與預設的關系
合作交流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學習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我在板書時,故意把“鋒”寫成了“峰”,開始大家沒有注意到,但是很快就有小朋友提出:“老師您把字寫錯了。”我就問:“錯在哪兒呢?你能不能當個小老師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表述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其他孩子學習的過程,這種教學情境的設計會讓孩子增強自豪感。我及時地表揚他觀察很仔細,上課非常專心。
一堂好課,它的每個環節都是絲絲入扣的。是教師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有一個理性的、清晰的安排。再加上對教學情境精心巧妙地創設,相信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一定會超越課堂,課堂生成的教學一定是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