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珍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尋求多種不同的形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學生創設學習的環境。在為學生輸入相關知識的同時,也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張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關鍵詞:英語學習環境;課前熱身活動;跨文化學習;口語實踐
長時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一直疏忽了外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疏忽了外語作為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的效用。其最后結果是學生苦苦掙扎在題海中。雖說學生掌握的單詞數目不斷增加,語法的運用游刃有余,但一旦要施行口頭表現,我們的學生竟仍然是個“聾子”“啞子”。英語教學幾乎成了教師心里永恒的“痛”。這不得不讓教師反思英語教學到底出什么問題。新課改的實施,摒棄了長時期以來以文字表達教學占主導地位的純一課堂教學標準樣式,著重提出培育學生語言綜合使用的經驗。
這些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觀,學生的聽、說、讀、寫較之以往有了表面化進步提高,但仍存在啞巴英語,英語“盲”的現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尋求多種不同的形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學生創設學習的環境。在為學生輸入相關知識的同時,也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張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一、課前熱身活動帶給學生說英語的歡樂
為了增強學生英語口語的培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熱身活動,依據課文內部實質意義預設課前導入,創辦活動環境。這樣既與課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又增進了學生練習口語,同時還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課前熱身活動可以做游戲,也可以是會話、平時報告陳述、講故事、唱英語歌等有趣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活躍了課前氣氛,加強了趣味性,增進了學生英語口語綜合使用的經驗。
IEC(綜合英語)U8的Item1圍繞著旅途這個話題展開,講述了馬可波羅旅途的過程。一開始,在課前,A教師讓學生欣賞Journey這首歌,并展示歌詞。
在學生欣賞歌曲時,他們對生詞journey有了無意識的反復輸入。通過歌詞,對單詞的意思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在欣賞完這首歌曲后,A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T: Where is he going to have a journey to?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有回家的,有去其他地方的……然后A教師告訴他們,這首歌創作者的背景資料,通過歌詞,我們可以推測他應該向往的是去往天國的旅程。
此時,學生對journey這詞有了比較深的印象,并對這個話題有了較大的興趣。
T: Where do you want to have a journey to?
當教師詢問他們心中的旅途是哪的時候,學生興趣明顯很大,十分積極地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結合文化,進一步學習英語
毋庸置疑,大多數學生對中國的歷史有較好的了解,較大的興趣。當在英語課堂上,用英語闡述中國歷史時,學生對事件本身較為熟悉,這樣便于他們猜詞能力的培養和對新知識加深印象。
B教師在課堂中談及馬可波羅前,先引入學生熟悉的中國的探險家。接著,讓學生對這些人物做個簡介,盡量讓他們吐出信息。在這個環節,我明顯感到學生想表達的欲望。有時,礙于詞匯的匱乏,無法正確表達時,我會適時地教授他們生詞。這樣,學生對這些新的知識點的印象就會十分深刻。
三、讓學生在積極參加口語實踐中找到口語學習的歡樂
為了讓學生能找到說英語的歡樂, 積極參加口語訓練。教師可以在講課或聽課中施行Pair work,Role play,Group discussion,Debate 等活動。一般學生都能嚴肅對待、準備, 積極參加。B教師在總結馬可波羅的旅途時,讓學生根據文章總結路線。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同學們不僅練習了口語,還訓練了思惟,增強了表現及反映的經驗,激發了靈感。參加這些活動增加了學生有決心張嘴的自信,使學生學到很多教科書上沒有的知識,既強化了語法,又擴大充實了詞匯量,還為他們的寫文章打下了基礎。他們在積極參加口語實踐中,在個體和整體活動中,學會了互相來往,加強了自信,找到了歡樂。
讓學生積極參加說英語的口語實踐,養成令人滿意的口語習性是形成有效的英語口語學習的最好辦法。讓每一個學生盡量自主學習和互相適應地學習,是磨煉學生口語技法的近路。發明歡樂的文字學習背景,幫忙學生勇敢、自信地說英語,在說中獲得歡樂,是學生有決心張嘴,樂于張嘴的條件,是學生掌握和增長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的基礎。
當然,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會碰到更多意外的驚喜,只要學會一點點的改變,也許獲得的是另一片天空。英語教師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應不斷地思考如何讓自己快樂地上課,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如何讓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