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鑫
摘 要:語文學習是一種思維和情感十分活躍的創造性勞動,既需要通過觀察去獲取材料,通過想象去豐富認知,又需要通過構思,運用一定的表達技巧去總結積累。但無論觀察、想象、構思還是表達,都離不開思維。
關鍵詞:鼓勵法;點撥法;引導法
心理學認為: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完善這一心理過程,幾年來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選擇直觀形象的訓練目標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要求,就是應該選擇直觀、生動、形象的目標,讓學生有事可想,有話可說。
以一次高段口語交際教課為例,我設計的內容是對一個“圓圈”進行想象。這類由“圓”引發的想象比較直觀,可以作為培養學生復雜想象力的基礎訓練目標,學生能想得多,放得開。
二、選用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
(一)鼓勵法——讓學生的自發想象激情變成自覺的想象意識
教學經驗告訴我:有些學生雖然考試分數低,可是往往“想象思維”和“說”的能力并不低。開始一名學生大聲說:“這個圓像媽媽生氣時瞪得圓圓的眼睛。”這名學生的想象雖然令人發笑,但也應從積極方面加以鼓勵,我說:“這名學生想得非常形象,大家用掌聲給予鼓勵。”一石激起千層浪,舉手要發言的學生越來越多。
(二)點撥法——讓學生形成抽象概括的想象能力
點撥法的運用,在于給學生開啟嶄新的想象視角,獲得多面的探索思維。例如,一名學生由圓想到了奧運會上運動員獲得的金牌,但是到這里為止,沒有下文。這時我說:“獲得金牌的因素有哪些呢?”他們紛紛發言:有心血、汗水,有運動員的刻苦訓練,有教練員的精心指導……由“果”想到“因”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的想象視角逐漸拓展。
(三)引導法——讓學生形成靈活、多角度的想象能力
還有一名學生由“圓”想到了幾何圖形的圓和方。他說:“我們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有個性,有棱有角的,就像方。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棱角都逐漸磨沒了,就變成圓了。”我接著說:“那就變成了處事圓滑的人了。那學生談談,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呢?……”這樣由圓想到方,多側面的思維訓練,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學習潛力發揮了出來。
綜上所述,不難看到“完善學生想象思維過程的訓練,體現了素質教育最本質的特征。在想象思維訓練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創性、創造性、競爭性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