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末+黃文武+凌強青+黃淑媚+農莉梅+李玉鳳


摘要:為篩選出適合百色右江河谷一帶土質、氣候、具有高產、穩定、抗逆性強等綜合性狀優良的水稻雜交品種,在相同栽培管理水平條件下,對12個水稻雜交新品種產量及性狀進行鑒定。結果表明:天優湘99、深兩優5845、深兩優8386產量分別比對照特優63增產46.0kg/667m2、38.3kg/667m2和31.3kg/667m2,增幅均在5%以上,分蘗力和抗倒性強,且后期熟色好,綜合表現較好,可在百色地區擴大種植區域和示范種植。
關鍵詞:水稻;品種;產量;性狀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5)04-0001-03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traits for 12 new varieties of rice hybrid cultivation
in south region of Guangxi
Qin Liu-mo et al
(BaiS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5336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same conditions of fertility and management, the yields and traits of 12 varieties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 of Tianyouxiang 99、Shenliangyou 5845 and Shenliangyou 8386 are 46.0kg、38.3kg and 31.3kg per 667m2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st, all of which rate increase above 5%. With stronger ability of tillering and lodging resistance, better maturing appearance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three varieties of Tianyouxiang 99、Shenliangyou 5845 and Shenliangyou 8386 could be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in Baise region of Guangxi.
Key words: Rice; variety; yield; traits
水稻雜交新品種試驗是農業推廣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項長期的連續性工作[1]。通過品種生產性比較試驗,可以客觀評價水稻雜交新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穩產性、抗逆性、品質等一系列特性[2]。為篩選出適合百色右江河谷一帶土質、氣候、具有高產、穩定、抗逆性強等綜合性狀優良的水稻雜交品種,2014年3月至7月在百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開展12個雜交水稻品種的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天優湘99、深兩優5845、深兩優8386產量分別比對照每667m2增產46.0kg、38.3kg和31.3kg,增幅均在5%以上,分蘗力和抗倒性強,且后期熟色好,綜合表現較好,可擴大種植區域和示范種植。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
參試品種共12個,分別是:特優473、甬優1540、深兩優8386、科兩優776、深兩優5845、湘優1126、良豐優838、湘兩優2號、軟華優535、軟華優699、天優湘99,以特優63(CK)為對照。
1.2 試驗地點
本試驗在廣西百色農作物品種綜合區域試驗站試驗田同一田塊進行,試驗田為連作老稻田,肥力中等,地力均勻,交通、排灌設施良好。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大區隨機排列,不設重復,每1個品種種植1個大區,每區面積200.02m2,株行距16.5cm×23.1cm,每穴插主苗2苗,四周設5行以上保護行,對照種為特優63(CK)。試驗從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到收割各處理實行統一管理。完熟考種、實收計產[3]。
1.4 試驗管理
按當地生產水平進行田間管理,試驗品種與對照品種采用同一水平管理措施。參試品種統一于2014年3月1日播種,4月7日移栽。移栽前即秧田期于3月29日施尿素4kg/667 m2。 4月6日施星王復合肥25kg /667 m2+ 過磷酸鈣15kg/667 m2作基肥。分蘗肥于4月15日追施尿素10kg/667m2拌丁草胺130ml/667 m2,4月21日追施氯化鉀10kg/667 m2 + 復合肥5kg/667 m2。此外,6月10日噴葉面肥(速補 + 甲K)。病蟲害防治上,根據苗情及時做好病蟲田間檢查,適時用藥防治,重點做好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的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的防治以田間現場檢查為主,達到防治指標要及時防治[4]。整個生育期水分管理因苗而定,秧田期用小拱棚蓋薄膜水育防低溫凍害。其他田間管理與大田栽培管理一致,在試驗期間分別調查水稻的生育期特性、主要經濟性狀、主要農藝性狀、抗病性和產量等。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產量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產量變幅在534.7-606.0kg/667 m2,平均產量573.5 kg/667 m2,其中除特優473、科兩優776產量比對照分別減產1.49%和4.52%外,其余參試品種產量為564.3-606.0kg/667m2,均比對照增產,其中增產5%以上的有天優湘99、深兩優5845、深兩優8386,每667m2增產分別為46.0 kg、38.3 kg和31.3kg。分別比特優63(CK)增幅8.21%、6.85%和5.60%(見表1)。
2.2 不同品種主要經濟性狀表現(見表2)
2.2.1 生育期 在右江河谷氣候條件下,12個品種中,生育期變幅在125-139d,除深兩優5845和湘兩優2號比特優63(CK)遲熟2d外,其余品種均比特優63(CK)早熟,其中最早熟的是甬優1540,比特優63(CK)早熟21d,湘優1126良豐優838和天優湘993個品種比特優63(CK)早熟10-12d,其他參試品種比特優63(CK)早熟2-7d。
2.2.2 株高 調查結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中,株高變幅在95.7-130.5cm,平均株高為118.4cm,株高最高的是特優473,比特優63(CK)高9.6cm,其次是軟華優535,比特優63(CK)高8.4cm,深兩優5845和軟華優699分別比特優63(CK)高5.2cm和4.9cm;最矮的是甬優1540,比對照矮25.2cm,其次是天優湘99,比特優63(CK)矮12.7cm,其余的均比特優63(CK)矮0.5-6.8cm。
2.2.3 穗長 調查結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中,穗長變幅在22.0-26.6cm,平均穗長為24.4cm,除甬優1540、天優湘99分別比特優63(CK)分別短0.8cm和0.9cm外,其余的均比特優63(CK)長1.3-3.7cm。
2.2.4 結實率 調查結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中,結實率變幅在76.9%-90.0%,平均穗長為83.8%,比特優63(CK)高的品種有甬優1540、深兩優8386和深兩優5845,分別高出4.3% 、3.3%和2.7%,其余品種均低于特優63(CK),特優473最低,比對照低出8.8%。
2.2.5 千粒重 調查結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中,千粒重變幅在22.6-29.5 g,平均千粒重為26.7 g,各品種千粒重均少于特優63(CK),其中軟華優535最小,比對照少6.9 g。
2.3 不同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及抗性表現
調查結果(見表3),12個品種的耐寒性良豐優838、軟華優535、科兩優776表現為中外,其他均為強;良豐優838株型表現為緊束,天優湘99、深兩優5845、特優63表現為適中,其余全部表現為松散;熟期轉色軟華優699、軟華優535、特優473為中,其他為好;抗倒性除特優473表現為100%倒以外,其余品種均表現為直立;全部參試品種均未發生葉瘟和白葉枯病,穗頸瘟和紋枯病為輕度發生;螟蟲、飛虱發生輕。
2.4 部分品種綜合評價
天優湘99產量居全部參試品種之首,達606.0kg/667m2,比特優63(CK)增產8.21%,全生育期127d,比特優63(CK)早熟10d,群體整齊,較矮桿,分蘗率高,有效穗數達17.8萬/667m2,結實率高,千粒重較重,熟期轉色好,穗長和特優63(CK)相等,總粒數和實粒數分別比特優63(CK)多10粒/穗和8粒/穗,豐產性很好。
深兩優5845產量居參試品種第2位,達598.3kg/667m2,比特優63(CK)增產6.85%,全生育期139d,比特優63(CK)遲熟2d,群體整齊,株高適中,分蘗率高,有效穗數中等,結實率高,千粒重較重,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穗長比特優63(CK)多3.1cm,總粒數和實粒數均比特優63(CK)多20粒/穗,豐產性很好。
深兩優8386產量居參試品種第3位,達591.3kg/667m2,比特優63(CK)增產5.60%,全生育期135d,比特優63(CK)早熟2d,群體整齊,株高適中,分蘗率高,有效穗數中等,結實率高,千粒重較重,熟期轉色好,穗長比特優63(CK)多出3.1cm,總粒數和實粒數分別比特優63(CK)多29粒/穗和30粒/穗,豐產性很好。
湘兩優2號產量居參試品種第4位,達581.7kg/667m2,比特優63(CK)增產3.87%,全生育期139d,比特優63(CK)遲熟2d,群體整齊,株高適中,分蘗率高,有效穗數達18.2萬/667m2,結實率和千粒重中等,豐產性較好。
良豐優838產量居參試品種第5位,達579.0kg/667m2,比特優63(CK)增產3.39%,全生育期125d,比特優63(CK)早熟12d,群體整齊,株高適中,分蘗率偏弱,穗大粒多,成穗率高,有效穗數、結實率和千粒重中等,豐產性較好。
軟華優699產量居參試品種第6位,達578.7kg/667m2,比特優63(CK)增產3.33%,全生育期130d,比特優63(CK)早熟7d,株高適中,分蘗率、有效穗數和結實率中等,成穗率高,千粒重較小,豐產性較好。
3 結論
通過試驗看出,12個品種在相同肥力、相同管理水平條件下,有3個品種產量最高,分別是天優湘99、深兩優5845、深兩優8386,產量均比對照增產5%以上,且分蘗率、結實率高,抗倒性強,后期熟色好,可擴大種植區域和示范種植。
參考文獻:
[1] 范菊云,紀玉祥,范壽清.10個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6.
[2] 溫嬌萍,唐杰,謝蔚,等.2012年萍鄉市雜交水稻新組合晚稻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5,01:33-35.
[3] 黃文學.早季雜交稻新組合對比試驗初報[J].福建稻麥科技,2009,01:11-14.
[4] 陳培黨.雜交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