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珍

摘要:采用3.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EC、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20億PIB/ml白僵菌.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1.8%阿維菌素EC、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五種農藥,在早稻第二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期進行田間大區示范。試驗結果表明:1.8%阿維菌素EC在防治適期施藥后7d、15d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和速殺性,性價高,但對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較差,可在稻縱卷葉螟和鉆蛀性螟蟲輕發年份大面積推廣應用;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在防治適期施藥后7d、15d的防治效果都在95%以上,速效性最快,持效性最長,性價比中等,同時對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很好,可在水稻生產上大面積推廣使用,特別在稻縱卷葉螟或鉆蛀性螟蟲重發年份使用更佳。
關鍵詞:殺蟲劑;稻縱卷葉螟;防效;性價比
中圖分類號:S4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5)04-0009-03
The research on different varieties pesticides application in field trials for rice
leaf roller controlling
Peng Ai-zhen
(Xinqiao Township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Station of Fumian District, Yulin City, Guangxi 530033, China)
Abstract: Applying five kinds of pesticides, including 3.5% emamectin benzoate & hexaflumuron EC, 5% abamectinEC&5% hexaflumuron EC, 20 million PIB/ml beauveria bassiana&HaSNPV polyhedrosis virus SC, 1.8% abamectin EC, 20 million PIB/ml 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body SC, demonstrate in field area for rice Cnaphalocrocis leaf roller controlling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early rice during emergence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ing effect rate is above 90% by applying 1.8% abamectin EC after 7d and 15d of optimum period for controlling, with certain advantages of persistence, speed killing and high cost performance, but poor effect for treatment of rice drill decay borers,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large area for rice leaf roller and light condition of rice drill decay controlling. The controlling effect rate is above 95% by applying 5% abamectin EC &5% Fluoride bell urea EC after 7d and 15d of optimum period for controlling, with best advantages of readily availability, persistence, and miterm cost performance, and good effect for treatment of rice drill decay borers,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large area, especially for serious condition of rice leaf roller and rice drill decay controlling.
Key word: Pesticides; rice leaf roller; controlling effect; cost performance
稻縱卷葉螟是水稻生長中后期的主要害蟲之一,由于近幾年來該蟲害發生期變長,遷入峰多,與本地蟲源混合為害,世代重疊,田間蟲態復雜[1]。目前,稻縱卷葉螟對不少農藥已產生抗藥性,特別是玉林市稻縱卷葉螟防治有效期往往遇風雨,給防治工作帶來困難,防效不平衡。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工作的推進,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特別是新型的生物農藥)替代了傳統型農藥。本試驗結合本地農戶的生產及施藥習慣,2014年5月筆者在玉林市福綿區新橋鎮金雞村水稻示范片的多家農戶稻田,選用幾種新型藥劑對大區示范田水稻防治稻縱卷葉螟試驗,比較性價,取得預期效果,供大家參考。
1 試驗供試材料及方法
1.1 供試藥劑
3.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EC(商品名真獨,廣西威牛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商品名10%銳騰,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億PIB/ml白僵菌.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商品名縱卷敵,禹州市百靈生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1.8%阿維菌素EC(商品名藍銳,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商品名稻螟通殺,湖北省天門市生物農藥廠提供)。
1.2 試驗田概況
試驗示范在玉林市福綿區新橋鎮金雞村水稻示范片的多家農戶的早稻示范田進行,品種都為Y兩優十優1025,栽培方式為拋秧,防治對象為第二代稻縱卷葉螟。各處理區的土壤均為丘陵山區沙壤土類型,施肥管理等栽培條件比較一致。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 共設6個處理,處理1:3.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EC,用量為 120ml/667m2;處理2: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用量為(50 ml+50ml)/667m2;處理3:20億PIB/ml白僵菌.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用量為180 ml/667m2;處理4:1.8%阿維菌素EC,用量為120ml/667m2;處理5: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用量為180 ml/667m2。處理6:為不施防治稻縱卷葉螟等螟蟲藥劑做CK(空白對照)。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每個處理試驗大區面積為175 m2 ,各處理之間筑小田埂分隔。
1.3.2 施藥時間和方法 于第二代稻縱卷葉螟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盛期施藥(水稻生育期為分蘗期),采用噴槍法施藥,按設計劑量兌水稀釋成均勻藥液(每667m2施藥液75kg),對水稻進行均勻噴霧,空白對照區不噴藥。
1.4 調查記錄和方法
1.4.1 氣象資料 施藥當天(2014年5月15日下午4-6時30分),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5℃,平均氣溫29℃,多云無降雨。示范期間(2014年5月15日-31日)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23℃,平均氣溫28.97℃,施藥后5d內,5月18-19日降雨。
1.4.2 調查方法 各處理在施藥前和藥后3d、7d、15d共4次調查殘蟲數和15d卷葉率;每個處理都采取五點取樣法,每個點調查20叢,共計100叢,調查記錄樣點內全部稻縱卷葉螟卷苞,然后按照下面公式計算蟲口減退率、防治效果及15d保葉效果:
卷葉率(%)=調查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保葉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卷葉率-處理區卷葉率)/空白對照區卷葉率]×100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數-施藥后蟲數)/施藥前蟲數×100
殺蟲防治效果(%)=[1-(對照區藥前活蟲數×處理區藥后活蟲數)/(對照區藥后活蟲數×處理區藥前活蟲數)]×100
殺蟲性價比=(殺蟲防治效果/667m2用藥劑成本)×100
保葉性價比=(防治保葉效果/667m2用藥劑成本)×100
1.4.3 藥害調查 藥后3d、7d、15d調查試驗示范藥劑對水稻的影響,如失綠、畸形等。
1.4.4 調查各處理對鉆蛀性螟蟲的影響 藥后3d、7d、15d下田調查水稻枯心苗的數量,了解示范藥劑對鉆蛀性螟蟲(如三化螟、大螟、臺灣稻螟、二化螟等)的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觀察
根據藥后1-15d觀察,各處理區沒有發現葉色退淡或落黃、藥班或畸形等現象,表明各處理在本示范劑量濃度下,對水稻是安全的。同時比較發現,處理41.8%阿維菌素EC和處理2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處理區的葉色較青綠,同時結合幾年來大田使用情況表明,阿維菌素對作物有促進生長的作用[2]。
2.2 調查水稻枯心苗的數量
處理41.8%阿維菌素EC處理區的枯心苗最多,其他的處理較少,處理13.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EC和處理2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處理區的沒有發現枯心苗,可能是因為氟鈴脲既殺蟲又能殺卵[3]。
2.3 防治效果
示范試驗調查結果見表1,藥后3d,應用五個藥劑處理的平均蟲口減退率分別為64.3%、68.1%、58.4%、59.7%、75.0%,殺蟲防治效果分別為81.5%、83.5%、78.4%、79.1%、88.1%,表明處理1、處理2和處理5速效性好,另外兩個藥劑處理的速效性較差;藥后7d五個藥劑處理的殺蟲防治效果為95.8%-98.0%,表明五個藥劑處理殺蟲防效都很好,都達到95%以上,防效相近;藥后15d五個藥劑處理的百叢稻殘留蟲量依舊控制在較低水平,平均殺蟲防治效果分別為96.7%、97.1%、90.2%、90.9%、97.6%,都達到90%以上,表明這5個處理藥劑都有一定的持效性,特別是處理1、處理2和處理5殺蟲防治效果更達到96%以上,持效性更長,另外兩個藥劑處理的持效性相對較低。
2.4 保葉效果
由表1可見,藥后15d調查五個藥劑處理的平均卷葉率分別為0.34%、0.28%、0.48%、0.44%、0.26%,保葉效果分別為93.0%、94.2%、90.1%、90.9%、94.7%,處理1、處理2和處理3保葉防效基本接近,并優于另外兩個藥劑處理,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除所用藥劑的作用外,可能與示范試驗施藥時稻縱卷葉螟正值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盛期有關。
2.5 性價比比較
五個藥劑處理的性價比,從高到低排列,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處理5,其中處理4的比處理5的高一倍(10.8/5.4=2)。見表1。
3 小結與建議
3.1 本示范試驗使用藥劑在示范劑量濃度下,對水稻無明顯藥害癥狀,表明安全性良好的。含有阿維菌素的兩個處理對水稻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3.2 1.8%阿維菌素EC處理對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較差,而含有氟鈴脲的兩個處理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很好。
3.3 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及3.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EC防治稻縱卷葉螟幼蟲速效性快,持效性長,殺蟲效果和控制卷苞效果良好,較符合實際生產的要求。
3.4 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殺蟲防效和保葉效果最好,但用藥成本是最貴的,性價比是最低的,農戶在有選擇的情況,而且有性價比高的情況下,基本上還是會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藥后7d、15d防治效果與20億PIB/ml棉鈴蟲核型多角病毒體SC差不夠1%,用藥劑成本卻少18.00-12.50=5.50元/667m2,性價比卻高2.3{即[(7.8+7.5)-(5.4+5.3)]/2=2.3};而3.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EC各方面都比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遜色一點點。1.8%阿維菌素EC性價比最高,但防治效果特別是持效性在五個處理中較差的(但藥后7d、15d防治效果均達到90%,)可能與使用多年產生一定抗藥性有關;并且對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較差。
綜合來看:1.8%阿維菌素EC在防治適期施藥后7d、15d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和速殺性,性價比最高,但對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較差,可在本地稻縱卷葉螟和鉆蛀性螟蟲輕發年份大面積推廣應用;5%阿維菌素EC+5%氟鈴脲EC防治稻縱卷葉螟幼蟲速效性快,持效性長,殺蟲效果和控制卷苞效果良好,對本地蟲源與外地蟲源混合為害,世代重疊,田間蟲態復雜,歷期長的情況下使用,更能表現出它的防效優勢;同時對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兼治作用很好,并且其內所含的阿維菌素對水稻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可在水稻生產上大面積推廣使用[4,5]。
建議生產上在水稻稻縱卷葉螟齡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盛期對水噴霧施藥,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韋麗珍,周蕓.水稻稻縱卷葉螟在賓陽縣的發生規律和預報[J].廣西農學報,2010,(4):40-42.
[2] 張衛.農藥阿維菌素在環境中降解和代謝研究[Z].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5,1:2-16.
[3] 莊占興.氟鈴脲懸浮劑加工原理及其性能研究[Z].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6,6:1-20.
[4] 盧亭君,覃燕光 ,黃樹生,等.三種不同藥劑組合對稻縱卷葉螟及稻飛虱的控制效果[J].廣西農學報,2011,(4):19-20.
[5] 劉兆鴻,陸泉宇.防治水稻二化螟藥劑篩選試驗[J].廣西農學報,2013,(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