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巖


[摘要] 目的 探討頭孢曲松鈉聯合阿米卡星治療燒傷創面感染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燒傷創面感染患者122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1例。對照組應用頭孢曲松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阿米卡星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44%,對照組為80.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頭孢曲松鈉聯合阿米卡星治療燒傷創面感染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發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頭孢曲松鈉;阿米卡星;燒傷創面感染
[中圖分類號] R6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c)-007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ftriaxone sodium with amikacin treating burn wound infe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3 to January 2014,122 patients with burn wound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in random,and there were 61 cases in each group.In control group,only ceftriaxone sodium was applied,while in treatment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mikacin was added.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93.44%,while in control group,the rate was 80.33%,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eftriaxone sodium combined with amikacin treating burn wound infection can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eftriaxone sodium;Amikacin;Burn wound infection
頭孢曲松鈉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對腸桿菌科細菌、流感嗜血桿菌、淋病奈瑟菌及腦膜炎奈瑟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臨床上用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各種感染[1-5]。阿米卡星屬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腸桿菌科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的各種感染[6-8]。燒傷患者創面極易發生細菌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生命,針對這一情況,本院應用頭孢曲松鈉米聯合阿米卡星治療燒傷創面感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燒傷創面感染患者122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1例。對照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49~76歲,平均(62.5±3.14)歲,燒傷面積為14%~63%,其中燒傷42例,燙傷19例。治療組:男28例,女33例,年齡53~77歲,平均(65.0±2.42)歲,燒傷面積為13%~65%,其中燒傷40例,燙傷21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燒傷面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采用頭孢曲松鈉(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286)進行治療,0.5 g/次,每6小時1次,連續服用10 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阿米卡星(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3021795)進行治療,靜脈滴注,每12小時0.25 g,連續使用10 d。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并進行對比分析。體溫:正常體溫 36.2~37.2℃,低熱 36℃以下,高熱 39℃以上;呼吸頻率:正常人(20±2)/min;心率:正常人60~100/min;創面愈合情況[9-12]。
1.4 療效評判標準
完全有效: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在36.2~37.2℃;心率及呼吸頻率恢復正常,創面恢復良好,完全愈合。部分有效:患者體溫在37.2~39℃,心率為100~110/min,呼吸頻率為20~30/min,創面開始愈合;無效:患者仍持續高熱,呼吸頻率為40~50/min,心率>120/min,甚至達140/min,創面無愈合跡象,有的出現菌斑[13]。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17.0軟件完成數據的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44%,對照組為80.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 2例,胃腸道反應1例,變態反應 1例,總發生率為6.56%,對照組患者分別出現 5、3、8例,總發生率為26.23%,兩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35,P=0.031)(表2)。
3 討論
患者燒傷后體表和體內的保護屏障遭到破壞,免疫功能下降,極易引發細菌、真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和大面積的組織壞死,許多研究報道,燒傷患者中約有70%死于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生命[14]。近年來,燒傷感染的病原菌明顯發生變化,以前以革蘭氏陽性菌的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感染菌,后來隨著青霉素的臨床應用,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雷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革蘭氏陰性菌成為主要感染菌。由于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念珠菌、毛霉菌等真菌感染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頭孢曲松鈉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氏陰性菌及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產氣腸桿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氟勞地枸櫞酸桿菌、沙雷菌屬及普魯威登菌屬的90%的抑菌范圍值是0.12~0.25 mg/L,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屬以及陰溝腸桿菌對頭孢曲松鈉的敏感性差,對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以及淋病奈瑟菌有較強的抗菌效果,對肺炎球菌與溶血性鏈球菌亦有良好的殺菌功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為2~4 mg/L。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對注射用頭孢曲松鈉耐藥。多數脆弱擬桿菌對頭孢曲松鈉耐藥[15]。頭孢曲松鈉藥代動力學:肌內注射頭孢曲松鈉500、1000 mg,大約在2 h左右達到血藥峰濃度最大值,峰值分別為43、80 mg/L。肌內注射500 mg在24 h后的血藥濃度可達到6.0 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7.1 h。60 s內靜注500 g,即刻血藥峰濃度最大值為150.9 mg/L,24 h后的血藥濃度可達到9.9 mg/L,血t1/2β為7.87 h。0.5 h內靜滴頭孢曲松鈉1000 mg,滴注結束時的即刻血藥峰濃度最大值可達到150.7 mg/L,24 h的血藥濃度為9.3 mg/L。如果給化膿性腦膜炎患者每天肌內注射15~20 mg/kg后,6 h的腦脊液濃度平均可達到5.16 mg/L,12 h的濃度可達到2.3 mg/L。靜脈滴注頭孢曲松鈉1000 mg后5、14 h,患者膽汁中濃度分別可達到1600、13.5 mg/L,蛋白結合率約為95%。本品在人體內不被代謝,約40%的藥物以原形自膽管和腸道排出,60%自尿中排出[16]。對一種頭霉素(cephamycin)或者頭孢菌素過敏者,對別的頭霉素或者頭孢菌素也會發生過敏現象,如對青霉胺、青霉素類以及青霉素衍生物過敏者同樣也會對頭霉素或者頭孢菌素產生變態反應。對有青霉素過敏史的患者在應用頭孢菌素時變態反應發生率可達5%~10%;臨床上如作免疫反應檢驗時,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對頭孢菌素過敏者發生率可達20%以上,但是注射過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現皮疹、瘙癢、支氣管痙攣等變態反應,腹瀉腹痛、惡心等胃腸道反應。
阿米卡星通過作用于細菌核糖體的30S亞基,抑制其蛋白質的生成達到抑菌效果,且阿米卡星不會被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產生的氨基糖苷類鈍化酶鈍化而失去抑菌活性。阿米卡星對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屬等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產堿桿菌屬、不動桿菌屬,非結核分枝桿菌屬、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臨床上用于對卡那霉素及慶大霉素耐藥菌引起的嚴重感染,但其不良反應較多,可引起耳毒癥和腎毒癥,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皮疹、瘙癢等,極少數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本研究中,頭孢曲松鈉聯合阿米卡星治療燒傷創面感染,總有效率為93.44%,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56%,與劉素琴[15-16]等的研究比較,患者總有效率高,因此頭孢曲松鈉聯合阿米卡星治療燒傷創面感染具有臨床推廣價值。燒傷患者一旦發生感染,極有可能威脅到生命,因此感染的預防非常重要。免疫法預防創面感染的研究較多,效果也較好。目前燒傷患者的免疫療法在臨床上主要指主動免疫,主要是銅綠假單胞菌菌苗,屬于脂多糖抗原,具有較好的免疫原性。患者注射該疫苗后,血清中出現的凝集素及血凝素對銅綠假單胞菌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因此,建議醫護人員在基本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免疫法及藥物治療結合的方法治療燒傷創面感染,可以取得更理想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陳粹,范友芬,鄔微微,等.燒傷患者創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841-842.
[2] 劉軍偉.磺胺嘧啶鋅軟膏與納米銀敷料治療燒傷創面80例療效對比分析[J].臨床研究,2013,11(36):486-487.
[3] 孟超.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泛生舒復)與多種微量元素Ⅱ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醫學信息,2013,26(1):61.
[4] 王燕芬.泌尿系感染抗菌治療的藥學監護[J].安徽醫學,2012,16(12):137-138.
[5] 任治國.中西醫結合治療頭孢曲松鈣性泌尿系結石26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9):222-223.
[6] 孫寶玉.頭孢曲松鈉與鈣劑配伍靜脈輸液致死1例[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2,17(11):107-108.
[7] 魏彩.淺談我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審方中易出現的問題[J].安徽醫藥,2012,14(9):90-91.
[8] 王九珍.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Ⅱ)與頭孢曲松鈉的體外配伍變化[J].兒科藥學雜志,2010,16(3):64.
[9] 賴碧波,劉敏芝.靜脈輸液常用藥物配伍變化分析與預防對策[J].海峽藥學,2013,25(6):59-260.
[10] 林小春.我院2011年594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海峽藥學,2012,24(12):283-285.
[11] 艾靜.抗生素靜脈滴注溶媒的選擇[J].山東醫藥,2013, 53(38):96-97.
[12] 劉翠麗,劉臺雨,田春華.注射用頭孢曲松鈉臨床使用中常見問題芻議[J].中國藥物警戒,2013,10(8):497-500.
[13] 劉仕杰.23種靜滴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18):59-60.
[14] 潘晶晶,史美祺,馮繼鋒.舒尼替尼與頭孢曲松鈉合用誘發剝脫性皮炎性藥疹1例[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10):23-24.
[15] 劉素琴.奧硝唑注射液續接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的穩定性考察[J].中國藥師,2014,17(3):518-5119.
[16] 傅生會,劉健,劉紹璞.頭孢曲松鈉與吖黃素的熒光猝滅反應及其分析應用[J].應用化學,2014,31(7):865-870.
(收稿日期:2015-03-23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