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董雪松
近年來,空氣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促使人們越來越關注全球環境問題,越來越呼吁保護環境。企業的社會性也使得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將環境價值、社會價值漸漸植入其中。而循環經濟下的環境會計的發展是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建立完善循環經濟下的環境會計將會成為當下企業最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循環經濟下對企業會計的挑戰
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注重污染源頭的治理,倡導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循環經濟下的會計不再是單純地追求利潤、提高經濟利益,還應該考慮它的社會性原則,履行它的社會責任,站在全局的高度考查業績,企業的會計核算應體現核算對象的社會價值,對企業的評價應以社會收益與社會費用相匹配的社會利潤為準,強調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優化。因此,在循環經濟模式下,會計面臨如此挑戰。
1.會計計量有待提高。在循環經濟模式下,需要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污染治理的信息,資產、負債、費用、收入和利潤有些需要采用非貨幣計量,如廢物的排放量等,即循環經濟對會計提出了多重化計量的要求,這也就使得循環經濟下的會計計量方法較為復雜,難度較大。
2.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多樣化。在循環經濟模式下,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再只有投資者和債權人,還應該包括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社會大眾和政府部門。這些政府部門,比如環境保護部門,通過企業提供的綠色會計信息,對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保治理成績,綜合起來對企業進行環保考核和獎懲。
3.會計信息披露需要完善。在循環經濟模式下,對會計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會計報表充分反映成本費用和資源開采的節約情況,披露污染尤其是污染源的治理情況,應在會計報表中設置循環經濟資產、循環經濟負債、循環經濟費用、循環經濟收入及循環經濟利潤的項目,用于反映相關信息,在報表附注中應提供與本企業產品生產相關的治理標準。
二、環境會計發展的必要性
面對循環經濟模式下對企業會計的挑戰,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顯然不能滿足、應對。在會計體系中建立環境會計,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推動政府和企業將環境與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決策,遏制環境和生態破壞,促進生態環境保護顯得迫切需要。首先,環境會計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日益嚴重的環境和資源的破壞,只有有效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人們通過建立環保會計,以新的經濟思維模式把環境因素充分融合在會計體系中。其次,環境會計是改善環境質量的需要。空氣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環境問題仍較嚴重。因些,環境會計建立,將企業給社會、資源、環境所造成的損失及效益納入會計核算范圍之內,規范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環境行為,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已成為環保及會計界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再其次, 環境會計是明確企業環境責任的需要。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這就迫切要求企業提供某種形式的環境報告和環境影響的財務分析,重視其所承擔的環境責任。
三、循環經濟下環境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循環經濟下的環境會計在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上均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環境會計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處于系統化的起步階段,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套系統、嚴密的理論框架和比較規范的操作技術。尤其在實務操作方面,我國還處于低層次的水平,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使環境會計這個新生事物能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對其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這些問題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會計的觀念缺乏。雖然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概念已經是眾所周知,但往往也只是停留在一句口號這樣的層面,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將其付諸行動。企業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時,很難主動有意識地去兼顧到可持續發展,不會以犧牲自身的收益水平對環境破壞問題負起相應的責任。
2.缺乏強制的環境會計準則規范。企業應該對破壞生態并污染環境付出一定代價,但由于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范標準,無法統一規范環境會計核算對象,而且其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的實際可操作性差。因此,大多數企業不會主動去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即使披露了也沒有標準去衡量會計信息質量。
四、完善循環經濟下環境會計的措施
環境會計本身正處于一種研究階段,不論是理論還是實務應用都不完善。基于上述存在的問題,下面將探討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下環境會計的相關措施和建議。
1.增強企業環境保護意識。建立環境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得到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家要通過加強環境資源立法,加強環境保護的教育和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尤其是增強企業環境保護意識,鼓勵企業實行綠色采購,清潔生產,環境會計核算,要使每個企業做到綠色經營。
2.企業環境會計試點逐步推廣。環境會計在任何一個企業業務處理中并沒有完整體現出來,我國目前應加強環境會計實用性理論的研究,尤其應該在企業業務核算方面實現突破,盡快開展環境會計實踐。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資源形勢,選擇石油、石化等有代表性企業做好試點工作,及時總結這些企業在運用環境會計核算和環境財務管理的經驗教訓,從理論到實踐,多次反復,不斷完善和發展。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逐步加以推廣,最終確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主導地位。
3.會計相關法律體系。對于環境會計,應制定相關監督機制,使環境會計可以在運行中更透明化。注重信息披露制度并規定執法和檢查部門,在制定相關法律的同時要輔以國務院文件和法律解釋,這樣才能更具體化、規范化,便于操作,使制定的法律具有強制力,更加的實用。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