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珊
摘 要:首先,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指出目前高中化學教學存在著未能形成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的嚴重問題,給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阻礙;接下來,又對實現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突破點加以說明,包括新課改要求涉獵更多的教學資源及不能忽視教學中環保意識的培養兩個方面。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素質教育;創新教育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的逐漸推廣、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升學率的提高已不再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之一,尤其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法,在傳授學生化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其正確的科學研究態度,確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對于高中化學的教學活動而言,這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機遇,又是鉆研教學改革的挑戰。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難點
1.未能形成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實踐當中,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在努力爭取教學進度的同時,往往忽略了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未能與學生建立密切的關系,師生之間缺少互動。由于一味的知識和理論灌輸,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很難被激發,因而較少進行自主探究和討論,學習主動性不高。而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由于分數和進度不再被過分強調,教師可開展更多的互動討論,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也會大大減輕,因而能夠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夠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積極參與到學習和討論中來,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2.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
新課改要求使用新的教材,在新版高中化學教材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大大增加,教學活動中的實踐內容成為重點。這樣一來,就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親自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在參與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科的魅力和探索的樂趣,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對實驗結論和相關原理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在對金屬鈉與稀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產物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在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猜想的基礎上,可進行分組實驗,有的小組實驗中,學生觀察到生成了藍色絮狀沉淀物,有的還發現有氫氣產生,還有的觀察到了黑色夾雜固體。通過協作討論,學生能夠獨立推導出一定結論:金屬鈉先與溶液中的水發生了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即實驗中的藍色沉淀物。學生通過思考,認為金屬鈉與水反應的過程中,釋放了熱量,因而使氫氧化銅分解,產生氧化銅,即實驗中的黑色固體。通過實驗操作,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直觀地領會了教材中的理論。
二、實現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突破點
1.通過涉獵更多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之一,在于傳送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有必要廣泛涉獵教學資源,使化學教學活動更為豐富,成為教材內容以外的有益補充。這類教學資源的補充,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發明的由衷贊嘆,培養其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世界的良好價值觀,并為其投入熱情和學習動力。
2.加強教學中環保意識的培養
近幾年來,生態環保工程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亟待解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主動關注生態環保問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學習硫酸這節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對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進行調查,通過對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掌握,可使學生對形成的酸雨量有明確的認知,進而對治理酸雨的途徑進行探索。同時,化學教育也應更多地關注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可從實際的社會生活角度出發,使學生產生加強防治環境污染的緊迫感。為了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時刻關注環保問題的最新動態,從多個渠道搜集素材,向學生說明環境污染的重大危害,突出發展“綠色化學”的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新課改的化學教學要求,實現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需要各方面的積極配合。其中,教師更應不斷地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本文通過對新課改給高中化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突破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指出在新課改背景下,應努力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使高中化學教學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蔡萬玲.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程“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12(03):198-199.
[2]溫向前,毛玲.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9(22):178-17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