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劉健 何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鄭永強
管理視角下企業集團風險監控的預警機制研究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劉健何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鄭永強
本文結合企業集團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實際,提出一種基于管理視角的風險監控預警工作機制。從企業集團系統管理的角度出發,對風險預警工作模式進行頂層設計,按照一般的風險管理要求,將主要業務進行分類,納入企業面臨的戰略風險、運營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中來,并分別對其日常發生的風險事項進行監控和管理,最終達到整個集團企業上下聯動的風險預警目的,具有很好的實踐價值。
企業集團風險預警機制
風險監控預警是企業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現如今,很多企業集團都已建立了董事會制度,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如何改進風險管理工作模式,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層重點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有的企業已經建立了風險管理專職部門或專職人員,那么,如何充分發揮其風險管理職能,避免資源浪費,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以企業集團總部發揮風險管理職能為出發點,以風險監控預警為實施途徑,對整個企業集團風險監控預警管理機制進行研究和設計,以期為企業集團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風險管控工作模式。
風險監控預警是指企業集團及所屬單位針對內外部風險環境,評估出的風險事項狀態變化、新增風險、風險應對措施實施等情況進行監控和預警的過程。企業集團建立風險監控預警機制的目的,是加強對風險的日常化管理,確保風險能夠得到及時合理的辨識與應對,降低風險對經營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影響,提升風險管理工作實效。
企業集團風險監控預警機制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第一,建立并施行企業集團風險信息快報報送制度。通過風險信息傳遞,保證集團總部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和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的征兆,切實做到風險防控工作的前移,發揮整個企業集團上下聯動的風險預警作用。
第二,以業務系統為平臺,推進企業各單位總體層面的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在重要業務系統的動態風險監控和預警的基礎上,結合單位本身的風險評估工作,建立單位總體層面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形成常態化預警工作模式。
2.1建立企業集團風險信息快報報送制度
企業集團建立風險信息快報報送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規范集團公司風險信息管理工作,跟蹤、了解企業集團及所屬單位的風險信息變化情況等,及時發現運營和發展中的重大風險并進行警示。
風險信息快報是為發揮風險預警作用而采取的一項信息搜集措施,是為動態識別影響單位階段目標的風險事項、提高風險快捷反應能力的信息傳遞載體,也是集團公司風險預警機制實施的重要抓手。

圖1 企業集團風險監控預警機制示意圖
>
2.1.1風險事項信息的內容
風險事項信息是指由于內外部環境、資源保障條件、內部運營等環節發生變化而影響年度重要工作計劃的正常執行或上一級相關業務計劃實施的具體信息。風險事項信息應從整體上反映以下四方面情況。
(1)外部環境風險事項信息(如:國家政策、行業情況、市場需求、技術水平、生產水平等方面);
(2)與年度主要風險領域相關的重要風險事項管理情況、風險事項狀態變化情況;
(3)本季度新增的風險事項信息情況;
(4)發生重大風險事件后的處理情況。
同時,風險事項信息按照風險類別劃分為戰略風險、運營風險、市場風險和財務風險(此為基本分類,不同單位按其業務不同可調整分類),并在每個風險類別下設置不同的業務構成,例如戰略風險下設置了對外并購、資產重組、重大投資項目、核心競爭力四方面業務;運營風險下設置了合同管理、資源保障能力兩方面業務;市場風險下設置了市場競爭環境、行業環境、成本增長、價格波動、客戶信用、匯率波動六方面業務;財務風險下設置了兩金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營業收入增長、盈利能力四方面業務。
2.1.2風險信息快報構成
風險信息快報共由三張報表構成,分別是風險事項信息匯總表、重要風險事項信息匯總表、本期風險管理工作總結表(由于篇幅有限,具體表格未列出,可根據下文描述繪制)。
風險事項信息匯總表中的事項信息,是單位立足于報告時點前兩個月的具體情況,以及對后兩個月的風險及剩余風險進行的識別與分析。包括風險類別、業務屬性、風險事項簡要描述、風險重要程度判別、風險事項相關單位五方面內容。
重要風險事項信息匯總表是由風險事項信息匯總表中重要程度較高的風險事項匯總而成,包括重要風險事項和嚴重風險事項。表中應包含風險事項所屬業務屬性、風險事項簡要描述、風險重要程度判別、風險事項相關單位、擬采取的風險管控措施五方面內容。
本期風險管理工作總結表是對報送期內的風險管理工作總結情況的匯總。內容包括:本期單位風險管理工作說明、存在的主要問題、下期工作思路、相關建議和其他五部分內容。
2.1.3風險信息快報報送
企業集團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對風險信息快報采取定期管理模式,對年度重點風險事項實施監控,促進突發風險管控措施的完善。企業集團各單位風險管理主管部門報送風險信息快報應堅持“突出重點、體現關鍵、描述清楚、措施可行、建議合理”的基本原則,在每個年度自3月開始的每個單月份15日前以書面形式上報集團風險管理歸口部門。信息快報原則適用于各子單位,各單位可根據本單位實際,理順風險信息報送渠道,在滿足信息快報信息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性內容調整,以提高風險事項信息搜集的效率和效果。
2.1.4風險信息快報分析與風險警示
集團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從企業集團戰略發展的總體出發,加強對上報風險信息快報的分析,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及重大突發事件的征兆,形成書面材料提交董事會審議。董事會針對重大風險事項進行決策,集團風險管理歸口部門根據董事會決策將重大風險事項在集團范圍內進行警示。企業集團風險信息快報報送制度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企業集團風險信息快報報送制度示意圖
2.2推進各單位總體層面的風險預警機制建設
企業集團各單位總體層面的風險預警工作模式的形成,應以各單位所在業務系統的風險監控預警為基礎逐步發展。通過單位各項業務監控指標和年度風險評估事項指標的有機結合,形成單位總體層面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以此為標準,對單位總體層面的各項風險進行監控和預警,建立長效性風險預警工作模式。
2.2.1鞏固加強業務系統的風險監控預警
企業集團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應緊密圍繞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業務目標,在業務系統內持續加強對重要風險點的監控和評估,充分發揮風險預警的作用。如,在財務金融業務領域,充分利用財金監管系統,對敏感性財務金融指標進行短周期評估、監控和預警;在經營性投資業務領域,重點監控投資實施控制指標;在經濟運行方面,充分利用經濟運行分析系統,在經濟運行關鍵指標、產業經營質量等方面形成定期分析和評價的管理能力,將風險預警工作落到實處。
企業集團各單位業務部門應按照風險管控分工意見和不同業務管理職能,確定本業務系統負責監控的風險類別和監控點,明確對各類風險的監控方式和監控頻率,并對風險事項進行動態評估和跟蹤監控。同時制定具體的風險防范措施并組織實施,針對本業務系統的主要風險制定解決方案,明確負責管理的責任崗位,具體實施風險管控。不同層級的單位負責本單位風險管控,明確相應風險的管控目標、具體措施和時間節點,合理配置資源,確保風險管控措施的實施。
2.2.2編制單位層面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各單位應對自身各項業務涉及的風險事項進行評估分析,對各種監測指標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根據不同業務管理職能,按照一定的原則編制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明確預警標準,遵照預警流程管控風險,并在單位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建立單位層面風險預警長效機制。擬設定的風險預警標準參照表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集團各單位風險預警標準參照表
2.2.3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更新和優化
企業集團各單位業務主管部門應定期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進行評價,并根據企業發展、管理需求提出修改、完善建議,修改、完善的內容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風險監測范圍;(2)風險指標及標準;(3)風險信息收集處理流程;(4)風險信息表現形式及科學計算模型;(5)風險信息上報及跟蹤流程等。以此為基礎,建立風險監控預警長效機制。
風險無處不在,具體問題形成的風險其表現形式、影響程度等存在差異,同時受單位的組織規模、業務特性等條件限制,對監控預警指標的歸納往往很難面面俱到,甚至風險因素與企業具體問題的關聯度也會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因此,企業集團各單位及業務系統在制定風險預警指標、發布或報送具體的風險事項時,應緊密聯系實際,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以形成嚴謹、實用的風險預警指標以及客觀、真實的風險事項信息。
建立企業集團層面的風險監控預警機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其實施效果的優劣取決于整個企業集團上下的風險防范意識、面對風險時的態度和管理水平。企業集團應循序漸進,逐步建立良好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完善企業風險管理制度,明確各層級風險管理責任并進一步落實到崗位和人員。唯有全員重視風險管理,全員參與風險管理,企業集團的風險監控預警機制才有運行的舞臺,才能進一步創造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真正“效益”。
[1] 吳永林,葉茂林.風險管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2] Mark E.Zmijewski,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of Prediction Mode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22).
[3] 田遠,劉寧.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F272
A
2096-0298(2015)12(c)-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