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由中國牽頭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亞投行的戰略目標、對世界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發展的意義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對亞投行未來所面臨的風險卻鮮有關注。亞投行未來面臨的投資風險包括由政治、軍事、安全等非經濟因素引發的投資風險以及投資項目本身的財務風險。在借鑒世界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建立統一的風險監管組織架構體系、實施全面系統且靈活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引進高水平管理人才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亞投行;世界銀行;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8-0059-03
[作者簡介]范錦玉,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貿易管理。
一、亞投行簡介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估,2010—2020年間,亞洲各國內部投資基礎設施至少需要8萬億美元,每年的投資額約為8000億美元,僅印度未來幾年就需要1萬億美元。而這8萬億美元中,約68%用于投資新增基礎設施,32%用于維護或維修現有基礎設施。然而,現有的多邊金融機構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額的資金,亞洲開發銀行的總資金約為1600億美元,世界銀行也只有2230億美元。目前,這兩家銀行每年能夠提供給亞洲國家的資金大約只有區區200億美元。由于建設資金不足,一些亞洲國家的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通訊建設嚴重滯后,相當程度上制約了該地區經濟發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由中國主導籌建的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主要通過貸款、股權融資以及提供擔保等途徑為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支持,以便更好地服務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它是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以一種金融組織的形式尋求共同發展。2013 年 10 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首次提出籌建亞投行倡議。目前,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包括 37 個域內國家和 20 個域外國家。
二、亞投行面臨的風險
亞投行是目前全球第一家區域性、專業性、準商業運作為一體的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其服務范圍針對亞洲區域,服務領域專攻基礎設施,資金投向更為集中。將更多關注通信、電力、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油氣運輸等“硬件”領域,旨在推進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經濟一體化。因此,亞投行可能面臨的投資風險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由政治、軍事、安全等非經濟因素所導致的投資風險,如政府更迭引發的政治風險、地緣政治沖突和軍事對抗導致的項目工程癱瘓、極端分子和恐怖主義活動的威脅等等。亞投行的成員國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傳統文化以及社會制度,必然產生不同的訴求。這些國家往往經濟欠發展,同時也存在國家治理能力偏低、政治不穩定等問題,甚至面臨著地緣政治沖突、宗教民族沖突和恐怖主義威脅等問題,在這些國家中能否保障基礎建設投資項目的安全性,并且穩定地運營、管理,存在不小風險。對于此類風險,只能依靠全體成員國政府的共同協調和溝通,特別是國家層面的合作和努力,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尤其是區域性大國應當在這方面承擔更多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一類風險是投資項目本身的財務風險,這也是亞投行將面臨的最大風險。財務風險就是項目能否嚴格按照制定的規則實施,能否保障貸款的如期運作。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中斷、項目借款方乃至貸款國政府清償能力不足、亞投行自身無法實現滾動融資等。眾所周知,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收益回報不穩定、建設周期長等特點,而且跨國基礎設施投資還有著許多更為復雜的因素。尤其是亞投行成員國域內國家信用等級普遍不高(如表1所示),如何控制貸款風險、實現保值增值,都將成為亞投行必然面臨的挑戰。對于此類風險,亞投行應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積極借鑒和學習國際上較為成熟的基礎設施投資經驗和做法,在這方面經驗相對豐富的區域外發達國家成員國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世界銀行的風險控制分析
世界銀行將其財務風險分為四類: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其中,信用風險又可以細分為商業信用風險和國別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細分為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
在上述所有風險中,國別信用風險是世界銀行認為其必須要處理好的最主要風險。所謂國別信用風險,是指一國或地區拒絕償付銀行業金融機構債務,或者是由于經濟、政治、社會變化,致使該國家或地區債務人沒有能力償付債務,導致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該國家或地區的商業投資存在風險。國別風險分析的依據 :一國經濟發展以及結構改革的推進情況;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以及該國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一國整體的債務,即該國當年要償付的債務總量 ;對一國的政治方面的前景和風險的預測。
世界銀行國別信用風險控制的具體做法包括:
控制貸款的集中度。主要控制可用資本最高限額和單一借款人最高限額兩個指標。可用資本上限設定為世界銀行凈資產(包括實收資本、資本盈余和未分配利潤)的10%;單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10%。對單個國家貸款(包括提供擔保總額的凈現值)的上限不應超過上述任何一個指標。
對違約國家采取懲罰措施。貸款逾期的時間不同,世界銀行實施懲罰的措施和要求也不相同。對于貸款逾期未超過180天的貸款國,世界銀行董執會不再審批該國新項目,已經批準的項目也不再簽約生效,正在支付的項目也要暫停支付;貸款逾期超過180天的貸款國將面臨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妥善處理已經發生的逾期貸款。任何一筆逾期180天沒有歸還的貸款,世界銀行將要對該債務國的全部貸款余額提取特別呆賬準備金。具體提取方法有三種,一是對只借硬貸款的國家,按貸款余額的30%提取;第二是對既借硬貸款又借軟貸款的國家,按50%提取;第三是對過去既借硬貸款又借軟貸款,之后因信譽惡化只借世界銀行軟貸款,但還有未歸還的硬貸款,一旦硬貸款出現了問題,按 100% 提取。endprint
計提不良貸款準備金,用于沖銷不良貸款。世界銀行每支付一筆貸款,無論借款人是哪個成員國,均要按已支付貸款金額的3%提取普通呆賬準備金。對可以預見的不良貸款損失,用提取的普通呆賬準備金和特別呆賬準備金沖抵;對未能事先預見到的損失(如戰爭等),世界銀行將收回待繳股本,用股本金來沖抵。
世界銀行對其財務風險的有效監管關鍵在于:第一,監測風險大國的風險暴露。世界銀行對各借款大國建有風險模型,用來測算該國的實際風險暴露程度和未來收支平衡狀況,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第二,按實有資本評估自身風險。世界銀行在評估自身風險防范能力時,并不考慮待繳股本,而是按實有資本來評估自身風險抵御能力;第三,設置雙重貸款風險準備。世界銀行從全部貸款承諾額中提取3%的壞賬準備應對預期風險,從資本中沖減非逾期風險損失。
四、亞投行風險控制對策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風險監管組織架構體系
亞投行應建立統一的風險監管組織架構體系,由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統一管理,下設市場風險管理部、信貸風險管理部、審計稽核部和法規監察部。
1風險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具體制定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對各類風險進行監控和管理,以確保風險承受與發展戰略、資本結構以及現在和預期的市場條件相一致。
2市場風險管理部負責監管亞投行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風險
結構,即對不同品種、不同市場和不同風險種類的風險組合與分布進行連續動態計量; 對市場風險聚集程度的考察,主要針對項目風險的分散性和相關性。
3信貸風險管理部通過專業化的評估、限額審批、監督等度量投資項目的市場風險、估算區域項目的盈虧情況及回報率。
4審計稽核部通過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監督與評價,督促各部門及時有效整改內部控制問題,實施風險評估作業,并定期檢查亞投行有關業務和經營狀況,評估亞投行的經營和控制環境。
5法規監察部主要負責監督考評亞投行內部審計程序、財務控制中存在的法律法規問題,并和外部法規監察機構的監督管理相結合,保證亞投行的運作和財務報告等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二)實施全面系統且靈活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
1制定明確清晰的項目選擇標準,慎重選擇項目,強化項目的計劃管理; 2要求項目申請國充分調研項目可行性;3對已選定的項目及項目可行性研究進行嚴格評估;4認真進行項目談判;5嚴格監督項目執行情況;6項目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
(三)引進高端管理人才
應當在全球范圍內招賢納才,特別是吸引在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跨國法律事務、國際資本運作、國際事務協調等諸多領域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端人才,從而有效控制項目投資的財務風險。
本文在借鑒世界銀行風險控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亞投行風險控制方面提出初步建議,至于2015年亞投行投入運作后的具體風險管理措施,還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研討。與此同時,亞投行自身在完善治理結構、提升組織運營能力、出臺保障政策、加強與其他多邊機構合作、加強技術援助與能力建設等層面依舊任重而道遠。以實際行動應對外界質疑,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是亞投行的職責,更是世界新格局下中國作為發起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世界銀行風險管理研究分析[R]上海財經大學EDP中心
[2]林華世界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啟示[J]企業天地,2002(7)
[3]王達亞投行的中國考量與世界意義[J]東北亞論壇,2015(3)
[4]鐘玲亞投行,新的基建投資機遇[J]進出口經理人,2014(12)
(責任編輯:馬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