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璐



2014年10月北京青春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發布消息稱,《魁拔4》將無限期延后,這一舉動,引起網友的熱議。《魁拔》是近年來國內罕見的高口碑、高制作水準、非低齡化的中國系列動畫電影,它被認為是國產動畫的“翻身之作”。雖然在2011年《魁拔》第一部以慘淡票房收尾,但卻在網絡上獲得了極好的口碑,奠定了大批忠實的觀眾群體,在隨后上映的兩部《魁拔之大戰元泱界》和《魁拔之戰神崛起》中票房更以翻倍的速度增長。然而,這部“純國貨”的動畫電影為何會面對市場而無奈“退場”,除了制作方的營銷不到位,在它爭議的背后,還有哪些在創作上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一、中國動漫產業中的“民族化”
(一)“魁拔”現象
2011年7月8日,由王川導演的中國系列玄幻動畫《魁拔之十萬火急》在中國院線上映,雖然這部電影上映三周票房只有317萬,但卻在網絡上贏得了極大的口碑。其宏大縝密的世界觀和高質量高精度的制作工藝曾一度震撼市場,被推向國產動畫電影的話題中心,隨后,制作方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部電影——《魁拔之大戰元泱界》,其首周票房就突破2000萬,在國內上映10天累計票房約2520萬元。近兩年來,《魁拔》還推出了自己的同名漫畫、游戲、圖書和電視版動畫。可見,《魁拔1》留下的良好口碑和整合品牌營銷策略在這部續作推出時已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票房,也為《魁拔》系列培養了一大批的影迷。2014年10月1日,《魁拔之戰神崛起》上映3周,票房總額約達2420萬元。但是相比前兩部,這部電影中增加了大規模海戰的場面,視聽效果極其震撼,然而,《魁拔3》卻由于排片低、宣傳等因素沒有達到預期的票房。圖1是《魁拔》三部電影在4年里的總票房收益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后兩部電影票房雖然呈現遞增趨勢,但影片投資與票房收益的比例不容樂觀,這也是導致《魁拔4》無限期延后的主要因素。圖2是百度指數中“國產動畫片”的相關排行情況,《魁拔》超過早期中國經典動畫人參果、黑貓警長等居于搜索榜的第一。由此可見,《魁拔》已經成為幾年來國內頗為典型的,并且是針對12歲以上觀眾群體的中國動畫電影。
(二)《魁拔》系列日式畫風惹爭議
《魁拔》自上映以來,在好口碑的背后也存在著許多爭議,一部分人認為,《魁拔》作為中國人自己的原創動畫片,人物角色和影片風格都有日系動漫的影子,質疑其原創力不強。說到原創力,近年來“學習說”“抄襲說”“模仿說”等評論對于中國動漫而言,可謂是不絕于耳,歸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其一,由于國家目前正進行多項扶持政策,有些企業為了“政策盈利”“產量盈利”,出現了湊足產量領取補貼的動機,利用網絡的便捷進行數字化的拼貼,因為這樣抄襲比原創來得快。其次,數字化時代的動漫作品容易過分追求視聽感官體驗,而忽視人文精神。最典型的例子是國產動畫《魔比斯環》,打著“我國首部擁有‘百分百自主版權的全3D動畫電影,“全亞洲最重量級的3D史詩巨片”等等,觀眾們還沒有看到電影,就已經被籠罩在影片之上的這些光環弄花了眼。可事實上,電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影片投資高達1.3億元,票房卻以34075元慘淡收尾。其原因不外乎是明顯的“媚外”傾向,中國人制作了一部完全西方題材的動畫,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四不像。
面對《魁拔》影片的“仿日”質疑,制片方并不否認《魁拔》存在一定的“日系”風格,他們正是希望采用這種更適合大眾銀幕的日漫風格來打造中國的動漫。但是,通過仔細對比日本畫風,不難發現《魁拔》中的人物角色還是有自身特色的,其在內涵上完全是中國式的表達,也并沒有像以往一樣直接拿傳統的東西說教,而是有了不少的創新,世界觀和人物設定中融合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二、《魁拔》系列的中國文化元素
(一)世界體系構架下的中國文化
在拋開外在的表現形式、回歸到動畫影片最重要的世界觀設定上,《魁拔》這個架空的世界體系中具有非常鮮明的中國玄幻元素。電影構造了一個極為龐大的玄幻世界,被譽為“中國最嚴謹的玄幻動畫”之一。影片講訴在元泱境界,由于天地的錯誤,宇宙的漏洞,導致每隔333年會出現一種可怕的生物——魁拔,摧毀魁拔是天、地兩界勇士每隔333年浴血奮戰的重任和無上的榮耀。而影片描述的就是第六代魁拔——蠻吉的故事。
首先,從“元渙境界”和人物的命名中,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中國文化元素。影片中所謂的天界沒有國家,只有五個大系,其中每個角色都各盡其責。五大主神分屬“鏡、樸、渙、焰、塵”,分別對應中國古漢民族樸素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中的“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五種物象作為生命的起源相互資生,相互制約。通過生、克、制、化的矛盾和統一,平衡和不平衡,便可以產生天地萬物,產生吉、兇、禍、福。由此看出,《魁拔》的創作者利用“五行學說”來進行“元渙境界”的架構,是極賦有深意的。其次,《魁拔》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脈”。在中國傳統醫學里,“奇經八脈”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中醫認為:人的穴位與經脈聯系在一起,起到運行氣血、濡養全身、溝通表里的作用。而《魁拔》中的“脈”,即這個世界的能量源,不同頻率的脈,構成了不同的物質,各種脈的循環轉換,構成世界的存在。據《魁拔之書》記載:“侖泉玄骨朝迎風,昆海幻血暮還松。臨缺承暗身破虛,比圓啟明心斷空。”這一首極具美感的七言絕句,其中就包含了影片人物所具備十二種脈門名稱。此外,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太極與武術特別重視發揮人的精神作用,即人的感悟與認識。而《魁拔》中強調要發揮出脈術的技能,必須要穿過事物的表象,調整人體脈場與空間脈場之間的關系,用身體去感受空間中無所不在的脈,利用人體脈場的振動,去引發空間脈場的振動,形成脈術。由此可見,《魁拔》在無形之中巧妙將中國傳統的八卦五行、天人合一、陰陽學說融合在整個構架的世界體系中。
(二)“中國式”的人物塑造
《魁拔》是國內并不多見的寫實派動畫,其角色造型設計賦有沖擊力,畫面精細。每個人物都具有相當高的辨識度。比如,主角蠻吉的服飾設計(如圖3),采用明亮的橙色系,利用服裝的暖色調,表達的是主人公熱情、積極、向上的性格。而酷似“美猴王”的造型也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因為孫悟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典型的反抗者形象。
另外,還有一位人物窩窩村的村長(如圖4),也留給了觀眾深刻的印象。在第一部《魁拔之十萬火急》的開篇,村長無奈地要順應民意將蠻吉和養父趕出村子時,礙于情面的他便采取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他說“應該讓你們去完成更大的事業,不能讓這個小山村耽誤了你們”,從他的為人處世原則反映出中國特有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再比如,《魁拔3》中海問香與蠻吉交戰前,要先做一天的朋友,這是源自于中國古老的交戰禮儀。像這類中國式的語境還有很多,都是國內十分熟悉的處事風格。《魁拔》中對人物的塑造,打破了此前國產動畫慣有的單一化和臉譜化傾向。主人公蠻吉是一位有夢想的熱血少年,他身上有著頑強、絕不認輸的精神品質。創作者要傳達出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并沒有采取一味說教的方式,而是將重點放在在如何講好故事上,將“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內涵通過影片敘事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出來,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被感染。
三、數字技術對中國元素的再創造
(一)現代觀眾審美趣味的轉向
隨著電腦科技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視覺文化利用大眾傳媒成為當下最典型的文化商品,與此同時,大眾的審美趣味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感性,愉快,當下”是大眾文化審美的特征。“文化從傳統的神性體悟到現代的世俗消費,從經典藝術的靈魂凈化與精神陶冶到關注身體感覺和生理欲念的快感美學。”特別是由于技術和市場在文化領域的強力介入,文化工業借助現代傳播媒介提供身體幻象,制造游戲化的心理體驗,使文化消費者滿足當下視覺享受的快感。其次,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壓力普遍增加,在文化消費上容易被神奇的、奇幻的、賦有新鮮感的元素吸引。而動畫藝術具有高度的假定性,它能借助現代數字虛擬技術,描繪出宏大的世界觀、虛擬的人物形象、超現實的場景設計,能有足夠的發揮空間把虛構的人物角色做到更大層次上的豐富。《魁拔》利用數字技術制作“超真實”的打斗場景,整部影片的空間效果更加立體,人物表現更加有層次感,音樂效果更加震撼。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又結合了現代觀眾的審美趣味,用技術的理性營造了一個充滿幻想、感性的虛擬世界,這種夢幻般的意境與數字技術的營造密不可分。由此可見,觀眾的審美趣味在當下呈現出的是一種文化泛化和審美平民化的趨勢,人們普遍追求“大眾情人”式的動畫角色、童話般的動畫世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再加上“奇觀化”的數字藝術表現,動畫成為了一種老少皆宜、喜聞樂見的數字娛樂內容產品。
(二)設計手段的虛擬化與數字化
動畫的本源是一種高度假定性的藝術形式,其動畫角色造型往往有自己的特色,它的表現素材,多取自空想的虛構世界而不是現實的人生和自然。這使得動畫從誕生之初,就與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技術的提高能夠滿足創作者的表現欲望,給人無限的遐想。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與CG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現代的動畫早已用電腦軟件進行合成,flash、TV painter、Flipbook、Maya、3Dmax、AE、nuke、pr等等,軟件數不勝數。就連如今純手工動畫也是在電腦上用手繪板繪圖制作完成,計算機能仿真成千上萬種真實的筆刷效果,更能輕松的完成現實中無法達到的絢麗場景和特效動作。《魁拔》具有專業的動畫制作團隊(如圖5),影片采用2D和3D結合的方式制作,人物是二維寫實的手繪風格,在中期階段主要是平面的紙張手繪動作和人物,后期則是將原畫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掃描、著色將人物進行2D角色立體還原,再加上特效和背景疊加合成、配合剪輯和音效等工作,最終完成大家所看到的成片。在特效中,影片采用多層次疊加,通過“繪制特效”和“純電腦特效”的結合,并且參考現實中氣流運動的規律,制造出炫酷的“脈術”,這種尊重實際運動規律的“自然感官”和“虛擬再造”相結合,給觀眾留下了極強的沖擊力(如圖6)。在2014年10月1日上映的魁拔系列第三部《魁拔之戰神崛起》,與前兩部相比,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震撼的3D戰斗場面,影片中絢麗多彩的海底奇觀、新穎奇特的機關設計、精心動魄的脈獸大戰、氣勢磅礴的海陸場景,甚至讓觀眾感嘆“這部真是國產3D動畫嗎?”其中以3D立體仿真技術和VR虛擬現實技術運用最為搶眼。
1.3D仿生技術
魁拔第三部《魁拔之戰神崛起》采用了3D立體仿生技術,使得畫面的層次感增強,立體化視覺效果更加震撼。創作者在對脈獸和曲境的設計中,加入仿生學概念來模擬動物和植物的形態結構,同時利用3D技術將他們視覺化呈現,這樣使得影片中的虛擬角色更加的逼真,能讓觀眾在電影院里產生身臨其境的“超真實感”,仿佛自己置身于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之中。如此高水準的制作,奠定了《魁拔》在國內動畫電影的大片風范和良好口碑。可見,震撼的感官效果是現代觀眾進入影院享受動畫樂趣的前提,數字技術不僅將天馬行空的幻想和想象變成現實,而且以虛擬替代現實的滿足感將觀眾的欲望得以釋放。
2.VR的互動
《魁拔之戰神崛起》的另一個亮點,是利用VK虛擬現實技術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溝通。所謂的VR就是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在電腦中生成一個可交互的三維環境,這些虛構的“三維影像”與物理空間的“真實存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魁拔3》的發布會上有四位魁拔的cosplay玩家進行VR互動演示。VR通過各種傳感設備使玩家沉浸到魁拔世界中,玩家通過做出相應的動作就可與電腦中虛擬的人物產生互動,例如做某個手勢,他對面屏幕上的角色就能自動地換裝并且可以開始使用技能與敵人對抗。這套以魁拔為主題的互動設備在北京萬達影城放置了一個月,讓影迷們免費體驗魁拔的玄幻世界。
四、《魁拔》帶來的創作啟示
《魁拔》系列動畫電影作為近年來中國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則典型案例,它帶給動漫產業的影響和啟示無疑是多方面的,本文就針對《魁拔》動畫創作方面對中國動漫產業今后的發展談兩點看法。
首先,數字技術正牽引著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如今的信息化社會,“數字地球”“數字體驗”“數字叢林”等熱門詞匯正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這意味著技術越來越緊密的運用到人類生活和藝術中。數字技術在動漫產業中的運用,不僅能增強畫面的表現力,豐富人們的視聽感受,激發出更多的原創意識和創新技術,而且有利于提升國家的軟實力,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隨著“地球村”的實現和人類發展進程的加快,這些時代因素都必然促使中國的動漫創意產業向數字化轉變。其次,傳統文化的“超越性”表達。追憶20世紀60年代,《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金猴降妖》奠定了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程式化與意向化造型模式的民族化風格的基礎,確立了中國學派基本面貌。然而,在數字化時代,“民族化”的意義卻被抹殺了大半,逐漸成為一個綱領性的口號。所謂傳統文化的“超越性”并不是僅僅擁有中國元素,還應具備對傳統形式的超越,指向心靈靈魂的中國文化內蘊。我們需要的是用當下的畫筆重新描繪出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清爽、典雅、明麗或輝煌,而不是讓現代技術僅僅成為收容那些文化的博物館。
總的來說,《魁拔》系列動畫電影不能稱為完美,但它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字技術融入“魁拔”的故事世界,以本土化的敘事模式與全球化的戰略眼光進入動漫產業的競爭中,它是中國動漫話語權的自覺開拓。“魁拔”的創作也并沒有停止,青春樹下一步將與好萊塢展開合作,將面向全球市場推出《魁拔》的真人電影。因此,要增強我國動漫產業的原創力應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結合數字技術尋求民族化設計語言上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