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治甫四平廣播電視臺,吉林四平 136000
新聞采編工作中數字的應用及處理分析
安治甫
四平廣播電視臺,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管理也在新聞采編工作中廣泛應用,為采編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時也提高了采編工作的工作效率,保障信息資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為采編工作創造了實行信息化管理的條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聞事業的高效、快速發展。本文意在分析新聞采編工作中數字的應用及處理措施,以期為新聞事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
關鍵詞新聞采編工作;數字化;應用;處理
新聞采編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兩部分,一是采訪,二是編輯。其中采訪工作包括對新聞信息的認定和采集,而編輯工作則主要對采集回來的新聞信息進行加工和制作[1]。以往的新聞采編工作主要使用采訪音響的方式來進行新聞采集,龐大笨重的音響設備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使得新聞工作效率低下,使新聞失去時效性,造成新聞單位的經濟損失。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經濟效益[2]。
在所有產業中,新聞廣播電視是較為特殊的一種產業,其主要是將產品或服務通過百分之百轉化為數字的產業。數字式新聞采編技術是新聞采編手段的一次創造性發展和改革,尤其是音頻技術的數字化轉變,更是新聞采編數字化發展的新方向。
1.1 數字化在新聞采訪與傳播中的應用
在許多發達國家的新聞工作人員均使用數字化技術來采集新聞信息,通過數字錄音機和互聯網等工具,對聲音和文字等材料進行快捷高效的采集,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新聞采集的效率和速度,同時確保節目成品的聲音質量,提高了新聞的實效性和質量。尤其在當今影視業發達的情形下,許多新聞單位更是使用了較為先進的移動數字設備對一線明星、演員進行采訪,以搜集到更多新聞資料為首要目的。新聞采編工作的數字化應用,即使是在境外也能將采寫的聲音信號和文字,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及時傳回新聞單位進行實時播放。另外,新聞工作人員還可以互聯網查閱資料和信息等,能夠及時掌握新聞信息,不僅縮短了工作時間,還能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數字化在新聞采編與傳播中的應用
以往傳統的新聞采編主要是使用采訪音響的手段來進行新聞采集工作,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采集的新聞錄音進行剪輯加工;在稍遠的新聞采集地點,還需要隨時附帶龐大而笨重的音響設備,給新聞工作人員增加了極大的困難和勞動強度。而數字化的應用則很大程度上簡化了新聞采訪的音頻設備,使新聞采訪工作變得快捷和方便。尤其對出境的新聞工作者而言,簡易的數字化新聞采訪設備,更是可以在新聞采訪后直接進行剪輯加工,通過互聯網及時傳回新聞單位,甚至可以直接制成成品后進行新聞播放。
目前的新聞節目錄制現場,均是由數字制作調音臺、數字擴展器、數字延時器、數字混響器、多軌數字音頻工作站等眾多專業設備組建而成的中央演播室、語音錄制機房、文藝復制機房和錄音轉播機等,從而使新聞錄制、剪接和合成等工作可高效的完成。尤其在使用數字化設備后,可以將新聞編輯的內容精準到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的定頓和剪接,甚至可以進行跳躍式數字化非線性的剪接,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新聞節目質量。另外,在新聞節目播出管理中應用數字化設備,使用音頻工作站建立一個健全的自動播放系統,可以使新聞節目通過計算機嚴格審核后自動播出,不僅提高了新聞播放的規范性和流暢性,還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利影響。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新聞采編工作已全面應用網絡采集、網絡傳播、桌面制作和硬盤儲存等手段進行。其中硬盤存儲使用的是一個小巧輕便的光盤,在使用時較容易發生丟失、遺漏等現象;或是由于其的輕巧特征,容易遭人盜走加以利用,從而使新聞資料泄漏,給新聞采編工作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另外,網絡采集、網絡傳播、桌面制作等均是運用網絡途徑進行工作,若計算機網絡遭到病毒入侵和黑客攻擊,很容易使新聞資料泄露或遭到破壞。因此,新聞采編數字化應用過程中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和風險,不僅可能造成新聞資料的失效,還有可能被其他新聞單位捷足先登、搶先報道,對新聞單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力損失。
3.1 確保新聞節目內容的完整播出
在新聞內容采集和采編完成后仍未播出的這一段時間中,應注意確保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的時效性和完整性,這不僅是保證新聞及時安全播出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工作的嚴謹性。若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在傳輸或播出的過程中出現客官因素的干擾或是遭到其他惡意事件的破壞,使新聞播出被迫中斷或是無法正常播出,會給新聞單位造成重大的企業形象影響和經濟損失。因此,為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應對仍未播出的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進行嚴加看管,進行一些相應的保密措施,對文件形式的資料可在計算機網絡終端數據安全交換系統中標上新聞單位專業的水印信息,以防止被惡意使用,保證文件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2 建立安全檢測系統,防止病毒入侵
由于一些新聞經濟價值較高,使得一些人使用各種手段進行搶奪,因此新聞工作者的計算機網絡時常受到多方面、多領域的病毒威脅,其中主要是互聯網黑客和木馬等惡意軟件的入侵,給新聞工作者的新聞采編工作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新聞工作人員應經常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病毒掃描工作和全網殺毒措施,并及時更新殺毒軟件,以避免錯失防毒殺毒的最佳時機,有效的防止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等受到病毒和木馬的惡意篡改和盜用等,杜絕新聞未播出時段的安全隱患。另外,大多數的企業計算機信息泄露事件或攻擊事件均發生于內部網絡,其中內部人員的使用和操作是防火墻的盲區。因此,新聞工作人員應加強對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檢測系統,以彌補防火墻的不足,為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安全提供全程檢測,在發現異常情況時可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護和修復。
3.3 加強新聞工作者的嚴謹意識
新聞產品或服務面對的消費人群是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喜愛,才能為新聞單位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但仍有大部分的新聞工作人員在新聞采訪、編輯、播出等一系列工作過程中工作態度不夠嚴謹、安全意識不夠高,致使新聞產品或服務質量低劣,如盜用他人新聞資料、篡改新聞內容、夸大新聞內容、虛張聲勢、弄虛作假等,使新聞失去真實性和準確性,對消費者構成欺騙的行為,給新聞單位帶來極大的企業聲譽影響和經濟損失。或是對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等保護不當,造成新聞資料外泄,遭他人利用,同樣會給新聞企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力損失。因此,應加強新聞工作者的工作嚴謹性,端正新聞工作者的態度,提高新聞工作者的安全意識,從而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新聞產品和服務。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數字化的管理為新聞采編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僅提高了新聞工作的效率,還保證了新聞圖片、稿件、音頻、視頻、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還推動了新聞事業的高效、快速發展,為新聞單位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3-4]。但新聞采編工作數字化的應用仍存在一定風險,因此新聞工作者應不斷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確保新聞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而有效的促進新聞事業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陶瑞,高占民.新聞采編中數字的應用及處理探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18):83.
[2]姜帥.新聞攝影的采編互動與網絡數字化運作管理[J].管理觀察,2014(9):125-126.
[3]李燕.新聞資料服務在數字化技術下的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3(3):42-44.
[4]宋居文.探析新聞采編中新聞資料作用[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5(1):272.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