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相田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太原 030000
電視時政新聞的政治性與新聞性
賀相田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太原 030000
時政新聞始終都是電視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電視時政新聞的核心內容。長期以來,時政新聞都是領導人的政務活動,以及黨政方針的宣傳平臺。時政新聞包含大量新聞,其展示了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
時政新聞;政治性;新聞性
時政新聞指的是近期內,發生在國內和國外同時局發展有著聯系的事件的新聞報道。其主要內容包含了國家領導人參與的各類重大活動、各級政府下達的指令等,時政新聞主要具有的量大特點分別是政治性和新聞性。
新聞性主要包含的內容有實效性、準確性、真實性等,這些對時政新聞都是重要的。從電視中的時政新聞可以看出,新聞傳達政府以及黨的聲音。例如,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的重要性遠超過了新聞的類型。
時政新聞還具有實效性,新聞應當是近期發生的事件,時政新聞的報道應當做到及時,時政新聞需要提高報道的速度。早在1996年1月1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就改為了直播,這使其實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報道國際重大時政新聞中,可以說誰在報道中在時效上取得了先機,那么也就獲取了勝利。
準確性和真實性也是新聞的主要特征之一。新聞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本質必須要真實,細節必須要真實,同時在宏觀微觀兩者之間也應當統一真實。電視時政新聞在這一方面上比一般的新聞相比更加嚴格。尤其是在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領導人的名字、順序、職務等內容必須準確無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引起誤解。時政新聞必須要杜絕虛假,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禁止將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補拍,然后在報道中說成事件發生時的錄像。少數的記者在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因為個人原因沒有拍攝到重要鏡頭,在日后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補拍,這種新聞不僅違法了新聞的基本規律,而且也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2.1 時政新聞內容必須具有政治性
政治性是時政新聞的根本,失去政治性的時政新聞也就不能在被稱之為“時政新聞”,時政新聞報道的事件離不開政治,因此顯而易見時政新聞必須有政治性。
電視作為一種傳統媒介,應用范圍很廣,雖然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使電腦得到了普及,但其普及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電視的普及程度,由此可見,電視是時政新聞傳播的重要媒介。很多時候我們把媒介稱為“喉結”,其主要功能是代表黨、政府、人民說話。該功能可以明確的表明政府對待事件的態度,不加任何修飾,態度深入人心。
由此可見,電視時政新聞在進行國際政治新聞報道,首先要代表政府說話,表明政府的態度,報道內容要確保國家利益,為國家利益服務是時政新聞政治性的最大體現。
2.2 時政新聞解讀政策要體現政治性
解讀政策指的是媒介需要配合當前工作的開展,選擇不僅要貼近群眾,同時也要生動,報道新聞需要解釋近期所宣傳的政策,從而幫助人民對政策進行更好的理解,從而使政策的執行能夠更加順利,這也是時政新聞的主要功能。時政新聞并不是簡單的將政策進行搬運,而是需要與群眾的生活相結合,通過群眾身邊所發生的事件進行報道,從而消除群眾心中的顧慮,從而對群眾進行正確引導。例如,針對危房舊房的改造問題,許多群眾針對需要自己拿錢對房子進行修補,想不通,認為是“自己花錢買自己的房子”,總是與市政拆遷進行比較,針對這一情況,電視臺應當進行跟蹤報道,通過新聞的形式真實、生動的表達情況,讓人們群放下思想包袱,從而針對實際情況對政策進行合理解讀,使時政新聞成為百姓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2.3 新聞操作體現政治性
在采寫新聞過程中必須與政治相符,宣傳需要充滿正能量,要進行正面宣傳,時政新聞同社會新聞的最大區別在于,時政新聞多數需要以正面的方式進行報道,也可以將時政新聞看作命題報道,報道的繁瑣程度,報或不報都應當服從相應領導的安排。時政新聞的報道盡量使用中性詞和褒義詞,報道的言論不能過激,針對敏感性問題的報道必須要謹慎考慮,避免犯政治錯誤。相應的時政新聞報道的鏡頭后的記者在編輯上也需要將政治性放在首位,面對時政新聞中眾多的影響因素,能夠一眼找出損害領導形象,損害大局的影響因素。例如在采訪過程中,領導因為過度勞累出現打哈欠等動作都是不應該出現在時政新聞中的動作。
2.4 時政新聞塑造領導形象要體現政治性
領導通常都是時政新聞中的“主角”,時政新聞工作中,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對領導的形象進行合理的塑造。一方面需要對政治信息進行準確傳遞,另一方面通過藝術的方式將領導的形象展現在“觀眾”眼中,要想實現以上兩點工作,就要求在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前期的拍攝以及后期的制作過程需要擁有獨特的眼光,塑造領導人個性化的性格。在對領導形象的塑造上可以采取通過硬塑造和軟塑造兩中不同的方式完成。硬塑造是指對領導人的外形進行塑造,使其成為時政新聞中的主角,在時政新聞的拍攝和編輯過程中可以合理的將與塑造不符內容進行規避。軟塑造則是領導的言行舉止表現其在工作中的親民的形象。例如,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餐就是一頓“慶豐包子”,體現了國家領導人親民的形象。
2.5 新聞的把關與傳播要體現政治性
美國“9·11”事件發生之后,中央電視臺當晚并沒有通過新聞對事件進行表態,而是選擇了在第二日的早間新聞進行表態,這充分的體現了在新聞發布時間上“講政治”。針對“9·11”事件報道中,編輯和值班主任是時政新聞報道的最后關卡,其決定的新聞的播出與否。在新聞審定中,審定人員對每一條新聞的審查都要以高度的政治眼光進行,從而確保時政新聞在播出后能夠產生的效果。
如果在時政新聞報道把關過程中,出現紕漏,很有可能會引起無法彌補的后果。時政新聞在報道后,應當對社會輿論帶來積極影響,使群眾能夠理解黨的領導方針。電視臺在報道上要真實,要對社會的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使人民群眾通過時政新聞了解到領導方針、黨的政策以及政策的執行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意識到自己輿論的正確與否,確保群眾不會被反黨勢力所蠱惑。如果時政新聞出現了“政治錯誤”,那么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不僅會對人們的思想造成影響,同時可能會影響國際關系。由此可見,時政新聞政治性的重要性。
電視時政新聞是群眾了解政治、國家、黨、政策的主要途徑。電視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要具有政治性和新聞性。電視政治新聞報道過程中,時政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電視時政新聞政治性和新聞性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使其擁有的政治性和新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從而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1]游景升.電視時政新聞改革的民生趨勢[J].新聞窗,2012,5:84-86.
[2]何敏.電視時政新聞的轉型與傳播力提升——以《新聞聯播》、《東方新聞》為例[J].視聽縱橫,2012,6:62-65.
[3]陳慧君,廖達.電視時政新聞如何突出民生關懷[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3:18-20.
G2
A
1674-6708(2015)142-0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