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朋
摘 要 新聞故事化一直備受關注,它擺脫了傳統報道的模式化。隨著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呈現出迅速性、碎片化、移動化等特征,人們閱讀場景的約束、閱讀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們思維方式的受到影響,新聞故事化表達受到巨大挑戰,將呈現小眾化趨勢。
關鍵詞 新媒體;新聞故事化;趨勢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42-0006-01
1 新聞故事化的內涵
“新聞故事化”被廣泛認可的定義的是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記者富蘭克林的闡釋:新聞故事化是“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就是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突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1]
首先,新聞故事化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說新聞,其核心概念仍然是新聞,所以必須符合新聞的寫作要求,必須要堅持續真實、客觀和公正等新聞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其二,新聞故事化運用故事創作的敘述方式以及寫作手法,側重于細致入微地展現細節,突出情節的戲劇性,采用對話描寫、細節描寫、場景描寫等技巧,擺脫了"倒金字塔"等結構的束縛;第三,故事化的新聞必定離不開人,放大個體在一個時代背景下的命運,故事情富有戲劇性,突出人情味、人格化等等元素。新聞故事化的文本以其靈活多變的結構、生動的情節、平民化的敘述視角、豐富的情感滿足了受眾對于新聞背后的人的關注欲,獲得了閱讀快感。
2 新媒體的傳播特征與新聞故事化的背離
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新聞的傳播特征也發生了諸多變化,而這些變化與新聞的故事化趨勢相背離。筆者認為,故事化的新聞是適應傳統的報紙及電視媒體的,而與互聯網新媒體格格不入。
人們接觸傳統媒體的心態與通過新媒體進行閱讀者的體驗是有區別的。新媒體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故事的講述和表達。
首先,新媒體的優勢是傳播及時迅速。這是其它媒介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故事化的新聞的采寫編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新聞故事力求表現情節的豐富性以及故事內容的完整性,需要大量的新聞采訪,對于記者的編輯、素材的把握、故事的處理、寫作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一篇完整的新聞故事從采訪到成稿需要很長的周期,其新聞的時效性會大打折扣。因而,故事化的新聞無法適應新媒體傳播對速度的要求,無法在新媒體時代凸現時效性強這一優勢,故事化的新聞無法體現新媒體短平快的特征。
其次,新媒體傳播體現出明顯的碎片化特征,而故事化的新聞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故事講述的起承轉合需要特定的結構承載,一般篇幅比較長,字數比較多,需要連貫的思維和連續閱讀才能完整感受故事傳達的思想和內容,這與新媒體的碎片化特征也背道而馳,冗長的敘事,過多的文字不適宜在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上傳播和閱讀。
再次,新媒體終端具有便捷性和移動性特征。由于新媒體終端的這一特征,用戶可以在移動的場景中獲取簡短易讀的消息,而對于比較長的故事化文本,需要在比較固定的場合,集中足夠的注意力,并且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閱讀。這與新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特征和受眾的接受習慣都不相符合。
由此來看,新聞故事化與新媒體的特征和趨勢不相適應,新聞故事化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會面臨很多問題。
3 新媒體對新聞故事化的挑戰
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場景、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而這些改變對于新聞故事化而言都是挑戰。
3.1 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場景
“枕上”“馬上”“廁上”本是描述古代人好讀書的情形,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通過電子媒體進行閱讀基本上也是這樣的場景。原來在固定的安靜的場合專心的閱讀轉變為多種零散場景下的淺閱讀,閱讀場景的改變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卻與故事情化的新聞的閱讀場景不一致,在新媒體營造出來的閱讀場景中,長篇幅的、主要文字的、需要調動多個感官共同完成的閱讀體驗變得不現實。
3.2 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電子時代的閱讀表現手段、信息內容更豐富,選擇性更強,信息傳輸的質量更高,電腦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又大大提高了電子時代閱讀的互動性,媒介物質發展變化給受眾閱讀行為、心理等方面帶來了新的變化。受眾的閱讀習慣也更傾向于閱讀形象的直觀化,追求視覺感官的享受。[2]
媒介物質形態的變化,帶來了一批新的受眾,人們開始習慣利用電子媒介進行閱讀。2014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成人圖書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2012年均有所上升。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0.1%,數字化閱讀首次超過半數。[3]
新媒體環境下的受眾習慣于閱讀那些文字內容少、可視化的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呈現的內容,而故事化的新聞報道也與此不相適應。
3.3 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在信息爆炸虛假的繁榮下,受眾傾向于使用較為方便快捷的信息載體進行信息消費,這種閱讀習慣也影響了受眾的思維方式。注重圖像和感官刺激的新媒體時代與注重理性邏輯思維的傳統文字閱讀時代在思維方式上產生了很大區別,受眾的邏輯和理性思維能力下降,導致思維的跳躍、散亂和不規則、不縝密。受眾對于多元信息源傳遞的信息往往不能形成有條理的框架,在新媒體環境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對于閱讀故事化的新聞也是巨大的挑戰。
4 新聞故事化的未來
新聞故事化盡管在新媒體時代遇到諸多挑戰,筆者預測它不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這一類型的新聞報道形態也將會繼續存在。筆者認為,新聞故事化將呈現出分眾化、小眾化趨勢。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新聞故事化的報道形式能夠滿足一部分人對于閱讀深度內容的需要,它的報道趨勢也符合一些特定群體的審美需求。因此新聞故事化將成為具有個性化風格的作品,不同的作品類型將滿足某一類型受眾的趣味。
綜上所述,新聞故事化受到新媒體環境的挑戰,新聞故事化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它將朝著精品化、小眾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甘惜分.新聞學大詞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張曉旭.關于新媒體發展對國民閱讀行為影響的調研分析[D].浙江大學,2014:9-11.
[3]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字化閱讀首次超半數[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4/21/c_1110340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