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偉潔,蘇 醒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有一位老先生跟我講,說他去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中華世紀壇前面有一個青銅甬道,青銅甬道前記錄著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大事件,每年都有一個紀事,在1926年記錄著,‘中國第一本大型畫報《良友》在上海創刊’?!边@是現在《良友》畫報資深編輯潘震山談到的自己對于《良友》畫報最初的認識。《良友》畫報自1926年創刊至今已逾八十七載,是中國畫報史上第一份大型綜合性的畫報,內容包羅萬象,讀者分布于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是迄今為止出版時間最長,發行區域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份畫報。
《良友》畫報在民國時期延續了二十多年,共發行了174期。在第100期紀念特刊中,《良友》發出了“無人不讀,無所不在”的辦刊宗旨,對于上海而言,《良友》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畫報,更是上海都市發展的鏡像。上海這座城市孕育了《良友》,《良友》的產生和發展也為上海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良友》畫報在上海創刊,與上海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金融中心與經濟中心,先進技術的流入、上海地區報業發展繁榮、中西文化交融、新式教育發展,由此,《良友》畫報應運而生。
1843年,在英美等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清政府屈服,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上海成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一方面,國家的政治經濟利益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損害,但是在另一方面,這也促進了國人接受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到了1926年,上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中心與對外貿易口岸,這就使得大量洋人入華,與華人雜居,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產生了大量的新思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人口大量增加,文化更加多元,環境更為開放,這些都為《良友》畫報在上海創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選取我院12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分級均≥2級。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心功能分級均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有較好對比。
《良友》畫報自民國時期創刊以來,以其圖文并茂的優質內容、對于時尚、生活、娛樂、技能、國內外時事的涉獵、嬌艷欲滴的封面女郎、深刻的思想、國際化思維深受上海民眾的追捧?!读加选匪鶄鞑サ亩际窃谏虾r下最為流行的各類內容,對于上海的生活方式、文藝娛樂、的發展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以來,門戶大開,四面八方的洋人涌入上海,與之同來的還有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在上海,西方開放的思想不斷沖擊著中國傳統的封建道德思想,中外文化交融,產生了一系列的新思潮。但是,新思潮的盛行之風并沒有遍及上海各個角落,所謂的潮流、時尚也僅僅只是局限于上海租界這樣一個“巴掌大”的地界,傳播者想要“傳”,接受者想要“受”,卻苦于沒有一個良好的傳播渠道而無法實現上傳下接。新思潮也就無法在整個傷害范圍內傳播和發展。而《良友》畫報的創刊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它將上海甚至更為廣闊范圍內的新思潮新時尚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置于畫報之上,成為傳播者和接受著之間一座堅強而有力的橋梁。
稻曲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種植前要從源頭做好防治工作,土壤要深耕曬田,田里水源要干凈,稻田水流循環系統要暢通,稻種在育秧前要殺菌浸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抗病品種;在種植過程中,掌握好施肥時機和數量,把握好藥物防治時間節點,及時噴灑藥物。
上海除了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由于是通商口岸,國外的先進的技術隨之而來,對于畫報業而言,影響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印刷技術。據范慕韓在《中國印刷近代史》中記載:“我國正式用于印刷畫報的是在1930年3月《良友畫報》的第四十五期。”印刷技術的進步為《良友》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良友》也開啟了影印版畫報的新時代。新聞學家薩空了在《五十年來中國之畫報》中稱《良友》畫報為中國印刷最精美之畫報。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的這個論述在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中仍然使用。閱讀教學中應該以老師精神設置的問題為引領,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的促使下不知不覺的走進問題感受到語文文字的美,體會到每一句話或沒一個段落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這個過程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這種體驗是無法復制和替代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閱讀的信心,深藏于心底的求知欲被老師激發了出來。
《良友》畫報刊載的人物涉及各行各業,其中,對受眾影響最大的當屬電影明星與名媛閨秀,這些美艷動人的年輕女子的舉止、裝扮、服飾、表情都被看作是一種新的時尚與潮流?!读加选穼iT開辟了時裝專欄,內容以潮流時尚的流行服飾為主,報道知名設計師的作品,跟蹤時裝發布會,將最新的流行趨勢及時而快速的發布。高跟鞋、卷發燙發、西服、洋裝都在上海掀起時尚潮流,受眾爭相模仿,廣為傳播。
上海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也在《良友》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悄悄改變著?!读加选樊媹竺恳黄诙紩切码娪耙约半娪懊餍莿討B,看電影成為了年輕男女談戀愛的必備儀式,并延續至今。在倡導新的生活方式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首次選秀,即《良友》刊登的嬰兒大賽,比賽以“強兒以強國”為宗旨,實為培養良好的育兒方式。此次比賽自第七期開始至第十四期結束,歷時3個月,調動了受眾參與的熱情,參與者逾萬人。
“《良友》畫報能暢銷五大洲,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對時事的重視,每日發生的重大新聞,幾乎都可以從畫報中找到如實報道的照片。”①《良友》存于民國時期,正是軍閥割據、政治動蕩的時期,《良友》專門開辟了國內時事推送專欄,民國時期國內重大時事都在其報道之列。不僅如此,《良友》對于國際時事也有著高度的關注度,梁得所主編曾說“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最寬大的范圍里,成為世界的一份子”《良友》總是即時而迅速的報道國際重大時事與國際風云人物,國際時事報道比例與國內時事報道基本持平,而且更新速度快、報道范圍廣、信息量大。凡是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時事都在《良友》的報道范圍之內,圖片配發豐富并伴有客觀而見解獨到的新聞評論。除了對于國際政治動態的報道,《良友》還對于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報道,刊登跨過廣告。
上海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促使《良友》產生、繁榮于上海,《良友》的發展帶動了上海的新思潮,上海因此而進步。《良友》既是上海都市文化的衍生物,同時也是上海都市進步的催化劑。《良友》與上海都市相互推進,共同發展進步。辦刊二十載的《良友》以其圖文并茂的報道方式,對于生活、文化、軍事、政治、經濟、藝術的詳盡報道完整的展現了民國時期上海都市發展鏡像,是上海都市顯著的時代符號,上海新思潮、新時尚的盛行,新生活方式普及,現代化的發展無不得益于《良友》,真可謂“上海催《良友》而生,《良友》促上海而進”。
[1]吳果中.《良友》畫報與上海都市文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春宇.《良友》封面對女性形象的建構研究[M].黑龍江大學.
[3]徐國紅.《良友》畫報:民國時期中國時尚檔案的記錄者[J].出版廣角,2013(6).
[4]張潔亮.《良友》畫報的跨文化傳播研究[D].中南大學.
[5]豆歡歡.《良友》畫報的辦刊經驗及啟示[J].新聞世界,2012(1).
注釋
①馬國亮.良友憶舊——一家畫報與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