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婷
《西部法制報》社,陜西咸陽 712000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并進一步闡述了“三嚴三實”的具體內容:“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這“三嚴三實”,既抓住了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根本,也切中了新聞工作者隊伍建設的要害。因此,不僅領導干部要成為踐行“三嚴三實”的表率,新聞工作者更應成為踐行“三嚴三實”的模范。
央視曾經播報了一起新聞工作者陳某“受人指使收人錢財,發表失實報道”事件,撕開了某些所謂的新聞工作者的偽裝;前不久,央視又接連報道了幾起“媒體”利用曝光斂財實施新聞敲詐的惡性事件。這一樁樁新聞行業內的丑聞再次驚呼:加強新聞行業自律,加強新聞工作者隊伍管理,迫在眉睫!
誠然,就像不能抹殺被稱為黨的“喉舌”的新聞媒體的功力一樣,新聞工作者為黨和人民做出的豐功偉績也不可忽視,忠誠于黨和人民的優秀工作者仍占主流。正如拿破侖說地那樣:一個記者可抵三千毛瑟兵,各國歷史表明,記者在社會進程中顯出的強大力量毋庸置疑。我們黨的壯大和國家的前進,承擔著黨和人民橋梁作用的新聞工作者也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近幾年通訊產業急速的發展革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交融覆蓋面日趨深廣,加之長久以來人們對媒體無以復加的信賴,更突顯出新聞工作者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無可替代的力量。只是隨著經濟浪潮的洶涌,拜金主義的滲透,加之行業體制改革給媒體生存的壓力和權力空間,被一些投機分子所利用,使得進入媒體隊伍的門檻過低;有的甚至鼓勵縱容一些“帶病上崗”者掛著假招牌四處橫征暴斂,到處搜刮。大大損害了新聞工作者隊伍的形象,辜負了黨和人民的信賴。黨性淡漠,社會責任感缺失,行業自律缺乏,自身素養低下,導致一些失去公信力者竟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其行為已成為整個新聞行業的恥辱,讓整個新聞隊伍背負了不白之冤。于是,“防火防盜防記者”,成為新聞工作者隊伍的悲哀,更是黨和人民心中的巨痛!
為了民族復興大業的順利完成,為了“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提升新聞隊伍公信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勢在必行,而踐行“三嚴三實”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正是一劑“治頑健體”的良藥。
新聞工作者如何使“三嚴三實”成為“治病強體”的良藥?
一要嚴實在強化黨性觀念上。黨性說到底是信仰問題,黨性決定立場。它是一種精神細節,是一個人奮發前進的精神基礎和精神動力。信仰是令人奮進,具有高屋建領的寬廣博大,從某種意義上說,信仰決定價值。有了積極的信仰,就好像頭頂有了一輪紅日,你每天如同奔走在陽光大道上,自信、充實而堅強。所以說,黨管媒體是黨的新聞事業的優良傳統。十八大以來,黨管媒體原則進一步強化。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不松手,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加強新聞媒體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著力鞏固發展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這是在新聞戰線堅持黨的領導的根本原則。因而,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不斷增強黨性觀念, 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這是我們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的政治生命。絕不能離開黨性觀念,做什么“看客記者”、“法官記者”、“憤青記者”。
二要嚴實在恪守職業道德上。日益突顯的媒體監督力量,被一些唯利是圖或別有用心者利用。他們游離于法律邊緣,把媒體當槍使,滿足自己膨脹的私欲,而抵不住私利誘惑的記者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公義之心,甚至撞進了法律的禁區。因此,在物欲橫流時代,記者頭頂要特別點燃一盞崇高職業道德的燈塔。尤其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我們的國家如同一搜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之上的巨輪,為了保證這搜巨輪安全遠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責無旁貸的成為護航人。用正確輿論把國人的認識統一到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境界上來,為維護社會穩定創建正確輿論環境應該成為每個記者最起碼的意識。而不能偏移新聞社會價值的衡量標準,一味地追求轟動效應,更不能借機謀取私利。要以《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為鏡子,提高恪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置于職業道德約束之下,提高自覺性,增強主動性, 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做到不為權所懼,不為利所誘,不為色所迷,不為名所惑,讓職業道德的防線在自己心靈深處牢牢扎根。真正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三要嚴實在改進采編作風上。一位新聞界老前輩曾說:記者同坐在沙發上沉思的政治家或歷史學家畢竟不一樣,他是個哨兵,甚至是個偵察兵。在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我們的國家就像一搜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之上的巨輪,為了保證這搜巨輪安全遠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責無旁貸的成為護航人。用正確輿論把國人的認識統一到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境界上來,為維護社會穩定創建正確輿論環境應該成為每個新聞工作者最高境界。新聞工作者首先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當下的中國是言論自由的國家,可自由不是信口開河,尤其是身處社會最前沿、扎根人民群眾之中的記者。因為你是記者,你的一言一行無形中會被群眾效仿復制,甚至,那些信口雌黃的東西會成為一些別有用心者以訛傳訛的依據,你也許會在不經意中成了那些泄私憤“吃肉罵娘”者的幫兇。其次,在采編新聞時,要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仔細斟酌考慮所報道的新聞事件是否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對社會的發展是否具有推動作用;是否密切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否有利于弘揚正氣,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所以,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從辦公室、會議室、網絡上走出來,到車間、去地頭、進街道、入社區,深入到老百姓中去,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傾聽群眾的聲音,與人民心貼心,才能更好地感受廣大基層群眾的冷暖,更好地履行新聞記者的職責、及時反映基層群眾的心聲、謳歌偉大的時代,寫出無愧于自己良知的優秀新聞作品。
[1]劉三豐.踐行“三嚴三實”,搞好宣傳工作[J].新聞研究導刊,2014(8):144.
[2]田小瑞.新聞媒體更需要“三嚴三實”[J].傳播與版權,2014(7):41-42.
[3]習近平.2014年3月9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