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緊緊抓住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下簡稱“沿邊金改”)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充分助推西雙版納面向東南亞的橋頭堡建設,中國人民銀行西雙版納州中心支行(以下簡稱“西雙版納中支”)明晰思路、強化措施,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中老、中緬、中泰跨境結算、金融合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西雙版納中支推進沿邊金改工作的措施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措施
1.統一思想、明確要求。繼全省人民銀行沿邊金改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后,西雙版納中支就立即組織全行干部職工認真學習研究相關政策,統一思想,明確思路,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結合西雙版納實際制定了詳細的沿邊金改工作方案,并明確責任,快速啟動,分步推進。
2.健全機制、強化考核。成立了由行長任組長、分管外管副行長任常務副組長的沿邊金改革領導小組,并下設若干工作小組,把各科室職能與整個改革推進任務有機結合起來,統籌上下、條塊、內外領域,形成全行工作一盤棋,全力推進試驗區建設的新格局。特別是充分發揮了“一把手”的帶頭、帶領作用,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建立健全工作業績考核獎懲機制,把沿邊金改工作作為重點和亮點工作納入工作目標綜合考核范疇,強化監督考核,實行一項重點工作一名行領導負責,一班人馬一抓到底,務求實效,力求突破。
3.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對外,主動加強與地方黨政部門的溝通匯報,積極向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宣講沿邊金改的政策、意義,力促州政府及時下文成立西雙版納州沿邊金改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兩會”中將沿邊金改工作列為全州的重大戰略機遇。呼吁、爭取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機制的介入,有效加大對沿邊金改工作推進的監督力度。同時,還通過地方黨報西雙版納報——傣鄉金融專欄,連續8期對沿邊金改政策進行解讀,為推進試驗區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內,通過電子顯示屏、宣傳長廊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持續宣傳沿邊金改的政策、動態、作法和成效,并通過行領導帶頭談體會、作表態引領各職能科室和干部職工積極投入到沿邊金改建設工作中,積極營造搶抓機遇、主動探索、大膽嘗試的良好氛圍。
(二)主要突破及成效:
亮點一:“金融支付服務點”走出國門落戶境外沿邊地區。2014年9月23日,隨著老撾磨丁新世紀連鎖超市(特約商戶)“金融支付便民服務點”的揭牌,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面向老撾的首臺金融服務終端POS機正式走出國門,落戶老撾磨丁經濟開發專區。
亮點二:創新突破,穩步推進個人人民幣與老撾基普特許兌換業務范圍和對象拓展至貿易和機構。2014年4月21日,特許機構西雙版納通兌四方貨幣兌換有限公司成功辦理了第一筆貿易項下15萬元人民幣兌老撾基普業務,標志著西雙版納州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范圍從個人業務發展到貿易項下業務,兌換對象從個人擴大到機構。截至2015年4月末,該公司共辦理貿易項下兌換70筆,金額1827億基普,折人民幣1.39億元。
亮點三: 創新舉措,探索建立跨境反假人民幣合作長效機制。西雙版納中支根據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化實際,創新確立了“立足城市,面向鄉村,走出國門,向外延伸”的反假貨幣工作模式。自開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來,先后和老撾、緬甸警方配合查獲5起跨境販賣假人民幣案件,破獲跨國假幣犯罪5起,收繳假人民幣69.51萬余元,發放反假幣獎勵7萬元,有效凈化了邊境地區金融生態環境。
亮點四:初步建成“可持續可復制”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西雙版納模式。從“建機制,創平臺”入手,創新方式、強抓落實,全力推動全州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快速前進。截至2015年4月末,完成全轄31個鄉鎮、222個村委會、10.93萬戶農戶的經濟信用檔案采集,占所轄農戶數的75.28%,實現了電子化農戶信用檔案78832戶。評定信用農戶8743戶,3個鄉鎮實現整鄉推進,信用農戶發證率達71.4%。
亮點五:首個公交領域全開放金融IC卡應用項目在西雙版納州正式啟動。2015年3月3日,“金融IC卡西雙版納公交應用項目啟動儀式”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成功舉辦。該項目在國內首次實現將行業信息完整集成于金融IC卡應用。讀卡器可按不同卡種信息扣除持卡人金融IC卡中的電子現金,實現普通卡、老年卡的個性化支付功能。此次啟動儀式標志著西雙版納州公交公司100多輛公交車正式實現了銀行卡刷卡乘車,公交體系邁出了電子化革新的重要一步。截至4月末,已累計發卡5226張,刷卡15640筆。
亮點六:大力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助力打造傣鄉綠色產業金字招牌。引導農村信用社積極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等新型貸款模式,全力打造“綠色農業生態貸款”農村綜合信貸精品。2014年以來累計發放“綠農貸”38筆,余額7675萬元,受益綠色經營主體20個,累計發放貸款9061萬元。
亮點七:個人本外幣特許機構與金融機構在植入模式方面合作取得突破。4月14日,勐臘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與天津渤海通匯貨幣兌換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在昆明簽訂貨幣兌換等方面合作協議,共同合作辦理本外幣兌換及退稅業務,全國首例特許機構+商業銀行的新型兌換模式正式落地西雙版納。
亮點八:境外機構、企業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辦理現金業務取得實質性突破。著力研究推動中老邊境貿易、邊民互市、跨境投資人民幣支付結算服務便利化措施。于2015年3月16日,推動勐臘縣農村信用社為老撾磨丁旅游商貿服務有限公司基本賬戶(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成功辦理了第一筆取現業務、金額43萬元,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辦理現金業務取得實質性突破。
二、深入推進沿邊金改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沿邊反假形勢嚴峻
隨著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又好又快的發展,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持續提高,且在周邊國家的使用、流通范圍呈現逐年擴大的態勢,并逐步成為邊境貿易結算貨幣的主導貨幣,人民幣區域化雛形初顯端倪。但與此同時,假人民幣也伺機混入邊境地區,造成假人民幣屢禁不止,案件頻發,且有向跨境蔓延的趨勢,正嚴重影響著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國際信譽和人民幣區域化進程的推進。近年來,上述地區多次查獲假人民幣,金額5萬至30萬不等,反假形勢嚴峻,反假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境外機構在境內開立賬戶方面仍無實質性進展
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境外跨國集團子公司在境內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非NRA賬戶)難,跨國集團公司成員間還不能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二是跨境貿易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NRA賬戶)辦理人民幣現金業務(存現、取現業務)難,還無明確政策規定。西雙版納州在老撾從事境外罌粟替代種植、替代發展的企業有25家、36個項目,2011年以來已累計投資人民幣近9億元,主要投資于橡膠、香蕉、咖啡、甘蔗、蔬菜等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在老撾收購這些農產品并返銷國內、支付勞務工資、運輸費用都需用現金支付,NRA賬戶取現是中老跨境經濟合作建設和全民禁毒行動的客觀要求。三是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開立人民幣賬戶還無章可依。
三、相關政策建議
(一)建立跨國金融合作機制
建議總行建立與老撾、緬甸的金融合作機制,加強雙邊反假、反洗錢合作,加強境外人民幣反假宣傳,提高當地居民假幣辨識能力,維護人民幣信譽和國家形象。加強雙邊金融合作,鼓勵雙邊銀行互開金融機構,放寬資本項目管制,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提高其開展人民幣相關業務的積極性,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推動雙邊電子結算發展,讓企業享受更多現代金融服務,從根本上扭轉當前基本依賴現金結算的現狀,切實緩解人民幣現金跨境流通管理壓力。
(二)建議上級行明確境外金融機構到境內金融機構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相關規定
建議按風險自控原則,允許沿邊金融機構先行先試,比照《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規定,試行推動境外金融機構到境內沿邊金融機構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
(三)新增貸款調控管理或將成為發展人民幣跨境融資業務的軟約束
按現行管理規定,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跨境人民幣貸款仍然計入其貸款總規模進行新增貸款規模管理。在當前,境內市場資金需求旺盛,貸款規模緊俏的情況下,境內銀行更愿意將有限的規模投放給收益率高、管理成本低、風險小的境內企業,新增貸款調控管理或將成為人民幣跨境融資(貸出)業務的軟約束。建議將境內金融機構境外貸款與境內貸款區分開來,對試驗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的境外貸款實行審批制,進行切塊管理和分賬管理,且暫不占用試驗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同時加大對沿邊金改地區的合意貸款增量傾斜力度,以更好滿足新常態下人民幣內外融資需求。
作者簡介:孫翌,人民銀行西雙版納州中心支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