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帥 張鑫
【摘要】本文基于1985~2013年的年度數據,采用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山西省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協整檢驗表明,我國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旅游總收入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約為0.440,經濟增長對旅游總收入的彈性約為2.204。誤差修正模型會以0.17的調整力度對本年的GDP增長率進行修正。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存在經濟增長到旅游總收入的單向因果關系。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提出了加快山西省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旅游業 經濟增長 協整 誤差修正模型 Granger因果關系
一、引言
山西省旅游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的旅游業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旅游消費在人們的總消費中的比例不斷增大,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突出。從1985年的旅游總收入0.483億元到2013年達大2305.44億元。旅游業發展在加速,在國民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但是山西省的旅游業發展與山西經濟增長之間有何關系?是旅游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增長,還是經濟增長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亦或是兩者之間相互促進。本文運用Eviews6.0對山西省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二、文獻綜述
鑒于旅游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并對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了較多成果。在研究內容上,國內研究大多關注宏觀層面上的旅游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張廣瑞(1997)、李嚴鋒(1998)對旅游業與新的經濟增長點問題作了相關分析。吳國新(2003)結合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運用計量經濟方法選取全國為研究對象,對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旅游業能夠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柳思維和吳忠才(2007)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我國國內旅游、經濟增長、入境旅游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并構建了一個協整模型來測度它們之間的量化關系。
綜上所述,目前旅游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礎,可見國內研究主要側重對宏觀整體的把握,對于山西省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更是嚴重缺失。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與樣本數據說明
本文分析所選用的樣本數據為1985~2013年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山西統計年鑒》,具體數據詳見附錄。
(二)LGDP和LTTR的單位根檢驗
最常用的方法ADF檢驗,用Eviews6.0對LGDP和LTTR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LGDP和LTTR均為非平穩序列,且都是一階單整。進一步檢驗LGDP與LFDL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三)協整檢驗
對LGDP和LTTR進行OLS回歸,得到回歸方程
LGDPt=5.230+0.440*LTTRt
(94.988) (29.387)
R2=0.970 DW=0.636
第二步,進行殘差項的穩定性檢驗,結果見表2
在5%的水平下,C0.05=-3.3377-5.967/29-8.89/29^2=-3.554
檢驗結果得出該殘差是平穩序列,LGDP與LTTR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即山西省GDP與旅游總收入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且山西旅游總收入每變動1%,GDP就同方向變動0.440%。
可以直觀看出,當山西省的GDP每變動1%,旅游總收入就同方向變動2.204%。因此,山西省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貢獻作用大于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
(四)誤差修正模型
該誤差修正模型的估計結果如下:
D(LGDPt)=0.0819+0.064*D(LTTRt)-0.170■t-1
(4.955) (1.374) (-2.203)
R2=0.167 DW=1.166
模型估計結果的誤差修正項的系數為負,表明其符合反向修正機制。其系數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上期偏差越遠,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即山西省的GDP與旅游總收入的非均衡誤差以0.17的比率對GDP增長率做出修正。
(五)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從而得出,山西省經濟增長是旅游總收入的Granger原因,但山西省旅游業發展不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
四、政策建議
(一)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交通服務
我省許多地區旅游業發展仍受到交通設施的制約,所以必須重視對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尤其要重視的是影響旅游者進入并對旅游產業整體協調性尤為重要的旅游交通,以提高游客的可進入性,為周邊省份旅游者提供便捷的通道。政府部門應大力促進經濟增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服務,為旅游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科學制定長遠的旅游決策
基于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從長遠角度考慮山西省旅游業的發展,制定長期有效的發展策略,避免“短視”和急功近利,以保證旅游業對經濟持久的正向拉動作用。
(三)加大旅游宣傳力度
我省旅游宣傳力度有待提高,政府必須完善旅游信息系統的建設,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旅游企業惡性競爭和旅游市場惡性循環發展的狀況出現,促進山西省旅游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國新.旅游產業發展與我國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03(4).
[2]和紅,葉民強.中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動態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6(2).
[3]劉桂玉,張戰仁.國際旅游收入與地方經濟增長動態關系的實證分析一以桂林市為例[J].旅游論壇,2008(1).
作者簡介:趙帥(1989-),男,漢族,山西陽泉市人,經濟學碩士,就讀于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專業,研究方向:國民經濟核算和宏觀經濟分析;張鑫(1991-),女,漢族,山西呂梁市人,經濟學碩士,就讀于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專業,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